笑里藏刀(拼音:xiào lǐ cáng dā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
笑里藏刀指脸上挂着笑容,心中藏着***的尖刀;比喻外表和善,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刘昫 (xù)(887—947年),字耀远,冀州归义县(今河北省容城县)人。五代时期政治家。
风仪优美,勤奋好学。后唐庄宗时,出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唐明宗即位,累迁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唐废帝即位,授吏部尚书,迁门下侍郎。身在相位,不习典故。后晋建立后,出任东都留守。开运年间,拜司空、同平章事,管理三司事务。身患疾罢,以太保致仕。后晋开运四年,去世,时年六十岁,成为《旧唐书》署名作者。
笑里藏刀选自《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在《三十六计》中,该计策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广泛,且无师自通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故该计谋击中了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
原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笑里藏刀典故】:
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变,谈笑自如,不予追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曹玮把笑里藏刀和借刀***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为战者: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外交的伪装上。
笑里藏刀(拼音:xiào lǐ cáng dā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
笑里藏刀指脸上挂着笑容,心中藏着***的尖刀;比喻外表和善,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口蜜腹剑与笑里藏刀 说 明: “口蜜腹剑”与“笑里藏刀”,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有时候单独使用,有时候为了加重语气,就连续使用,用来揭露阴险奸诈的两面人的丑恶嘴脸。这两个成语各有出处。“口蜜腹剑”,出自《资治通鉴•唐记》“口有蜜,腹有剑”,这是文中对奸相李林甫的评语,意思是说,满口是蜜,当面说得好听,而肚子里却藏着***的刀,背后又在谋算人。“口蜜腹剑”就是由此缩减而成。“笑里藏刀”,出自《新唐书。李义府传》:“时号义府,笑中刀。”在《红楼梦》里,王熙凤是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典型人物,作者说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人也是“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两面派。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遇到这种人的。林彪是个大野心家,大阴谋家。“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这几句诗把他的反革命两面派原形暴露无遗了。 原文 (一)选自《资治通鉴•唐记》: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已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二)选自《新唐。李义府传》: 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 译文: (一)李林甫当宰相时,对那些才能胜过他、声望高过他的人,以及受到皇帝器重、厚待的人,那些权势地位将要压倒自己的人,一定是千方百计暗害、铲除;他尤其是十分嫉妒有才识的人。对于这些人,在交往的时候,表面上装得非常忠厚和善,说话甜言蜜语,而内心里却盘算着陷害人的阴谋诡计。于是当时的人们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嘴上涂着蜂蜜,而肚子里却藏有凶剑。 (二)李义府表面上温柔恭让,与人交往,总是面带笑容,给人一种善良、纯真、诚恳的感觉,其实他的心里却十分刻薄、奸诈和狠毒。凡不合他意的人,都要用诡计陷害中伤。所以当时的人都称她是“笑里藏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