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被魏国围攻,处于危难之中,于是赵王派出了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援。
平原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便向楚王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
楚王***用了这个计策,派出了精锐的士兵,声东击西,攻占了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国被迫撤回了攻赵的军队,最终解救了赵国。这个计策成功的原因在于巧妙地利用了魏国军队的内部矛盾,达到了攻其不备的效果。
发生在公元前353年、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之战,也叫桂陵之战。当时,齐国为了解除魏国对赵国的围攻,听取军师孙膑的建议,***取“批亢捣虚”即避实击虚的战法,出兵直指防备空虚的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桂陵地方大败魏军,解了赵国之围。
◎战国初期,魏国是一个强国,其疆土主要有今山西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部分。为了扩张势力,魏国多次向邻国发动兼并战争。而魏国东面的齐国,到齐威王时,也由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而国力增强,成为与魏国抗衡的大国。魏国向东扩展,齐魏两国矛盾日趋激烈,多次发生战争。
◎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与齐是盟国,邯郸危急,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不要出兵救赵?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齐相邹忌主张不出兵。齐将段干朋则主张先出兵一部,进攻魏国襄陵,加以牵制,等到赵、魏两军打得精疲力竭,然后再出兵救赵。齐威王***纳了段干朋的意见。
◎公元前353年,魏军攻下邯郸,齐威王认为出兵救赵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出征。
田忌打算直趋邯郸,进攻魏军。孙膑建议说:要理清乱丝,不能握拳硬打;要解开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搏斗。派兵解围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能硬碰硬,而是应该***取“批亢捣虚”的办法,撇开强点,攻其弱点,避实击虚,使敌感到形势不利,后顾之忧严重,自然就会解围。现在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留在国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我们应该迅速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其防备空虚的地方。这样,魏军一定会回军自救,我们就可以既救了赵国,又使魏军疲于奔命,便于一举将其击败。
田忌***纳了孙膑的建议,率军直趋大梁。都城危急,魏军果然急忙从邯郸撤退回救。当撤至桂陵,与齐军遭遇,疲惫不堪的魏军大败,赵国之围也随之解除。
“声东击西”是一个历史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时,丞相公孙弘嫉恨博士董仲舒,想要陷害他。于是,他向汉武帝推荐董仲舒担任胶西王的国相,但董仲舒以身体有病为由婉言拒绝了。
公孙弘表面上是保举董仲舒,实则要用这个机会打击他。
后来,公孙弘又向汉武帝推荐了另一位大臣,但这位大臣也拒绝了。于是,公孙弘决定***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让汉武帝派兵攻打胶西王,但实际上他却暗地里率领主力部队攻打另一个城市,最终取得了胜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