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
力不从心(拼音:lì bù cóng xī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力不从心指心中想做某事而力量达不到或无力去做。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近义词:
无能为力、有心无力。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是一个成语,它表示人的意愿和能力不一致,也就是说,虽然有意愿去完成某件事情,但是缺乏足够的能力或***,无法达成目标,感到无能为力。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遇到困难或挑战,但是无法克服困难或实现目标的情况,表达一种无奈和沮丧的心情。
心里想做而力量不够。
[近]力不胜任。[反]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拼音
lì bù cóng xīn
出处
《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力不从心是形容人心有余力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忙碌着,大多数的人都是为生活而奔波。
生活的本身就很不容易,有很多力不从心的事情,比如: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老人养老,工作压力大,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无可奈何,力不从心。
是是形容人的。
力不存心,是形容人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或达到的目的心理上非常渴望,但身体上或能力上或实力上不能完成。表达了当时的无助和失望。
当然有时也可以形容非人类动物甚至是拟人化的植物事物想做的事但能力上达不到的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