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俗语“正月打雷,遍地出贼”的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那就是在农历的正月份儿,如果出现打雷的天气,在农村的田地里,就会有很多的贼,形容说地里遍地都是的。其实用这句俗语形象地表示雷雨天气提前到来,会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的减产。
农历正月份一般是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也是刚刚进入立春的节气,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强冷的冷空气控制着高大气压。如果说在正月里就出现大雷雷雨的天气,这样就会使得南方带负热带高气压迅速的移动到北方地区,这样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冷湿气流向碰撞,就会产生了雷雨的天气。
农历的正月份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强冷的空气控制了大气压,即便是暖湿气流北上也不能够把寒冷的空气驱走,也就是冷空气控制着大气压。比较弱的暖湿云层与强劲的寒冷的云层互相碰撞,产生了雷雨天气落下了冰冷的雨水,这就会形成倒春寒的现象。尤其是下雨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更使得温度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在农村才出现了“冷雨温雪”的说法。
倒春寒的现象如果出现的时间非常的长,这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毕竟春天已经来了,大地复苏,所有的植物开始发芽开花,而且对于一些越冬的农作物开始拔节、抽苔等生理特征,一旦遇到强冷空气形成的倒春寒,有可能会出现冻雨的现象,这样就极大的使得花芽、芽芽或者一些抬秸的农作物受到冻害。比如说2018年春季就发生了倒春寒的现象,那年到春寒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造成了秋季农作物大幅度的减产,特别蔬菜水果价格是非常的高,有的出现了天价水果、蔬菜的现象。
总之,对于题主给出的这句俗语“正月打雷,遍地出贼”。这主要是指的过去生产力比较低下,也没有现在的高科技的农业种植技术,使得土地的产出率比较低,粮食的产量比较少。一旦遇到极恶劣的天气,这一年不获得丰收,就有可能会出现饥饿情况非常严重,所以人们就会讨饭或者是偷东西。尤其是因为饥饿会到田地里偷粮食,偷其他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吃,才有了遍地是贼的说法。这主要形容正月打雷的天气不好,是雷声来得太早了一些,如果晚一些暖湿气流到达就不会形成倒春寒的现象,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会有一个大的丰收。比如农村俗语所说的“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菜堆堆,三月打雷卖堆堆”,这句形容词也是说的雷声来的早了不是太好,如果雷雨在二三月下的话,这就形成了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知识。
要说起这个在农村里,什么是文化?估计很多都会说,农村的俗语就是一种文化,没错,农村的俗语并不是即兴的诗词,而且一种文化,一种历经了沧桑和历史的文化底蕴,那么对于农村来说,几乎每个农民都是说上几句朗朗上口的俗语,毕竟生活在农村里,俗语也是伴着我们的成长,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俗语,“正月打雷,遍地出贼”,那么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今天是2020年的2月14号,农历的正月二十一,在过几天就是出了正月,话说这个出了十五就算是过完年了,这个时候几乎农村里没有多少人了,但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想必很多的农民这个时候很多的都待在家里,毕竟很多地区的交通度已经封锁了,很多在年前回到农村过年的人还是没有出去,只能在家里待着,那么对于在正月的时候,基本上是不需要去忙农户活的,最忙的时候是腊月,那么正月的人们也是最闲的,那么对于在正月的天气也是有时候比较多变的。
就拿我们山东地区来说吧,今年的天气也不是很冷,没有看到下雪的场景,那么很多的老人说,在腊月不下雪的话,那么有可能在正月以后就会出现寒流,有的时候也是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毕竟对于2020年来说是个双春年,农村俗语有着“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说法,对于打雷大家也是经常遇到的天气,但是对于打雷来说,那要看是在什么时候了,放在春夏的天的时候也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对于在腊月出现打雷的天气,那么这种天气就是有说法的。
像打雷基本上是在雨季会经常出现,那么在正月要是出现打雷的话,那么这个天气就不正常了,因为老人认为,正月要是出现打雷的天气,那么对于今年来说,农作物就会有所降低,农民的庄稼也会欠收,正月出现打雷的天气,也是注定这一年里的雨水会增多,有可能庄稼会受到涝害,庄稼一旦受到涝害后,必然收获就少,有的人在以前的时候由于吃不上饭,都会去偷盗。所以说这也是这句“正月打雷,遍地是贼”的意思,那么对于今年的天气如何呢?
其实对于说有的俗语,主要是因为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收看,所以有的时候,农民也是根据往年的天气来预算今年的天气如何,但是我国的地区比较辽阔,南北方的天气差异也是不用,所以有的时候,俗语也是适用于某个地区,像北方出现干旱的时候,就希望有雨水,那么像南方地区,基本上一年中雨水比较多,那就不需要雨水了。
今年这个天气也怪,现在才正月,天上就打起了雷,轰隆隆地,真吓人。我那80多岁的爷爷说,现在这个年代,正月打雷倒不怕什么,要是搁他年轻那会,正月打雷会愁死个人,因为那会儿农村有个说法,叫做“正月打雷,遍地出贼”。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呢,有没有道理?
在正常年份,正月其实很少打雷,一般都要到二月,或者六月。
因为正月里大多数地区都还在冷空气的控制下,比较寒冷干燥,在这种气候环境下不会出现打雷的现象。
二月份天气回暖回潮,但是冷空气并没有完全退去,海上吹过来的暖湿气流为了尽快赶走冷气流,这个时候就会打架,两者一碰撞,就形成了打雷。
六月份天气多变,“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说的就是这个。这个时候天气较热,热的近地面上暖湿气流都受不了,为了图凉快,它们便会往高处爬,因为高处风大凉快嘛。可高处是冷空气的地盘呢,暖湿气流跑上来那不是抢我地盘吗?这还不直接干上?两者一碰撞,轰隆隆就又打雷了。
所以说啊,这打雷,其实是因为暖湿气流和冷气流对撞形成的。而正月里大多数地方都还是寒冷干燥的天气,突然打起了雷,你说正常不正常?
再后来人们发现,只要正月里一打雷,这一年世道就难太平,日子会过的很艰难,而且到处出盗贼。于是接着就有了“正月打雷,遍地出贼”这一说法。
这背后原因其实是正月打雷,意味着暖湿气流提前到来。正月里寒冷的天气还来不及把那些藏在地里的害虫给冻死,气候就变暖和了,地里的虫子也提前苏醒,并大量繁殖。地里有了许多害虫,那个时候又没有现在的灭虫手段,只能任由害虫成长,啃食庄稼,最后地里庄稼欠收绝收,自家人都养不活。俗语说:穷起盗心。饭都吃不上了,又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只能去偷去抢了。这就是“正月打雷,遍地出贼”这一说法的由来。
到了现在,都是些专业种植户在种地,他们有技术,有实力,对付害虫有自己的办法。所以即使正月打雷,他们也可以将天气提前变暖的影响消除,不影响庄稼的收成。而且现在农村里大多数人并不是靠种地过日子,因此大家完全不用再担心“正月打雷,遍地出贼”这一说法了。
农村俗语“正月打雷,遍地出贼”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在农村,种庄稼是靠天吃饭的事,天气好坏,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粮食收成好坏。极端天气,造成庄稼生长发育不正常,导致欠收,是常事,是农民最闹心的事情。在农村,人们总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村俗语说“正月打雷,遍地出贼”、“正月雷声响,丢下芽麦去插秧”、“正月打雷,天收一半”等等,这些农村俗语老话都是说的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意思。~
“正月打雷”,究竟好不好?答案肯定是不好。这个答案是经过千百年,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总结证明了的客观事实。正月打雷不好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是阳气足,春来得早。阳气足是指太阳照射地球上的程度,意味着气温回升非常快,春天到来早,小麦等夏粮生长时间缩短,造成生长发育周期变短,影响夏粮产量。②是过早打雷,春季雨水多。正月打雷,说明阳气足,春天来得早,雨水变得越来越多,不利于夏粮作物晚期的生长发育,在成熟期,雨水多夏粮容易发芽变质,必然会影响到夏粮产量。③是气候反常,有倒春寒。正月打雷,气候异常,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夏粮作物生长发育旺盛,突然袭击的高强度的降温,夏粮作物将会承受不了极低的气温,将被冻死冻伤,导致夏粮减收减产。~
既然正月打雷,产生天气异常现象,不是雨水多,就是冰雹下雪,或者病害严重,夏粮受到影响,产量低。如小麦成熟的时候雨水多,收获困难,将会造成小麦发芽,减少产量。如倒春寒,小麦被冻死冻伤,产量低。如雨水多,小麦油菜后期易发生病变,如赤霉素、各种锈病、黑斑病等等病害,造成粮食减产。“民以食为天”,农民到了夏粮浅收薄产,半年时间缺粮少食,缺少了口粮。于是,到了收购的季节,因雨水多,小麦收割时倒在地里发芽了。农民只好在田野上到处寻找发芽的麦穗,拿回家充饥。于是出现了“遍地是贼”,其实是自己的麦地的麦穗,被其它缺粮的难民捡走了,称拾麦穂的人为“贼”,因为捡走了自己的麦穂。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