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名和作者写在的位置:名画中油画的签名通常是在画作的右下角,而国画的落款一般是写在左下角。名画是指有着深远影响和价值的画,一些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名画,是因为所表达出的内涵是永恒的,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共同追求的大主题。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所谓的秦腔,民间称其吼腔。
秦腔以高腔为骨,撕心裂肺。
秦腔,缺乏韵律美,是软肋。
秦腔,历来进不了中原大地,
除了历史上的戎狄习俗原因,
其地处偏远大西北也是原因。
缺少中原文明基因,是硬伤。
综上,秦腔始终登不上主流!
中原河南豫剧已走向世界…
我是陕西人,工作单位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对于秦腔大家都一样的感觉,“听不懂在唱什么?”为什么?相比较黄梅戏、越剧的娓娓动听,相比较豫剧清音慢唱,秦腔自诩为慷慨激昂、粗矿豪放,特别是“紧板”唱腔,演员恨不得和相声演员比口技,一个比一个唱的快,说好听一点“嘴皮子功夫厉害”,说不好听一点,“就像狗咬仗”一样,作为一个资深秦腔爱好者,真不知道我们的秦腔艺术家(从编导到演员)热爱的秦腔演唱,是为自己***自乐呢,还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呢?他都不知道你在干嘛,他能喜欢你?天方夜谭!
因此,秦腔要登上主流戏剧舞台,不需要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从领导、编导到演员,首先要解决为谁而演唱的根本问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演唱观,真真正正从观众的角度考虑演唱风格,从让秦腔演唱让人听得懂开始,转变创作作风和演唱风格,再谈群众喜欢的深层次问题。在这里,以侯红琴、李淑芳为代表的“婉约派”演唱风格,不失为一种探索方向。
啥是主流?
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昆曲?你平时常去光顾哪种戏曲表演了?
每一种戏曲都有他独特的魅力。你不喜欢,你周围的人不喜欢不代表大家都不喜欢。秦腔作为西北最有影响的戏曲种类,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比如陕西台每周都有秦腔剧目,每年也会举办多场秦腔大赛,而且许多县和市都有秦腔剧团和秦腔戏曲研究所。秦腔的后备人才也源源不断。
请问什么是戏曲的主流?秦腔是地方戏曲,只要地方老百姓喜欢就可以。任何地方剧种,它的生命力就是地方特色,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見就可以了。就是京剧不一定全国老百都喜欢看。
所谓主流无不过是讲在全国戏曲频道的出镜率,这里有两个原因:
①话语权,若西北人在央视或戏曲频道有负责,秦腔肯定播放频率高。
②当今泰平盛世,人们喜欢欣尝轻松欢快,委婉动听戏曲,而不爱听高亢激烈,豪迈悲壮的励志声音,所以越剧黄梅曲正合某些人的胃口,而把秦腔拒之门外。
现在还谈什么主流,不作死就不会死,演出团体连本乡本土的铁杆戏迷都糊弄,美其名曰改革,改的都快不认识也听不懂了。偶尔路过某县剧团送戏下乡的演出现场,本戏《黑叮本》,站着看了《二进宫》一折,演员们(听说是特邀的)忘词造句,唱念无功,忸怩作态,做工轻浮,哪有什么台架?整体感觉如同八九十年代次品的录音机,又放了个快进键,不但听不来唱的什么,本该半小时的一折戏十五分钟就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