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一种自谦,这部巨著是他一生的心血,生前还被朝廷定为***,他的生活一直贫困凄凉,不知是他的无奈,还是他不愿与权贵为伍。也许只有把自己植身于泥土中,才能洞悉到社会的光怪陆离。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这部【红楼梦】,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作者本身,它是全民族的一份财产,曹雪芹用他的目光,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一点不“痴”,在不露痕迹的描写中,点悟着我们这些不醒的痴人。
正如开篇讲的那块被女娲剩下的大石头,因自己不得入选,日夜悲号。又如石头上的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曹雪芹也就变成了煮粥的老僧,感叹“身后有余妄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最后是以老贡生槁死牗下。二敦的诗句也证明了开篇的这些信息,曹雪芹日常表现为:秦淮风月忆繁华,扬州旧梦久以绝,举家食粥酒常赊,寻诗人去留僧舍。
曹雪芹经历了贾府的原型曹家的奢华生活,看着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的原型胡折腾,直至被官府抄家,自己又没有机会去补救,还又被逮捕除籍,只好隐姓埋名,含着心酸的泪水,写书把败家的过程记录下来。
看到曹公的创作历程,你就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了。脂砚斋曾在《红楼梦》中写下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所以,曹公既是以才华写作,更是以自己生命体验来写成此书。敦诚、敦敏兄弟,是曹公的两个要好的朋友,通过他们遗留下的诗,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此诗句,更好理解他创作的心路历程。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早年因为家庭世代显赫,过上了一段纨绔风流、架鸟提笼、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因朝代更替,朝廷内部斗争,曹家获罪失势被抄家,从此以卖画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困难之时,时常敦诚、敦敏兄弟俩去看望与接济他,去看望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酒店里的赊的酒钱还掉。此时穷困潦倒的他,聊以饮酒来***,这也是他唯一的嗜好了。
后来在友人敦诚《寄怀曹雪芹(沾)》安慰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意思是他是因罪臣之后的身份及其它原因,曹雪芹的个人奋斗遭遇艰难险阻,敦诚劝他知难而退,不要再寄人篱下,看富家脸色。专心著书,不作其它考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也是他写《红楼梦》的原因。
俗话说得好,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经历。曹公亦不负所望,在隐居西山的十多年间,结合自己家世浮沉,封建官场生态,尘世间冷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那么这本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呢?有敦诚、敦敏兄弟俩诗为证:
赠曹芹圃(雪芹)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曹公生活在穷乡僻壤之地,举粥度日、饮酒常赊、家徒四壁,生活即使这样困顿了,他也要保持气节,不向权贵低头,像阮籍一样以青白眼视人,一身傲骨铮铮。可谁又能买片猪肝(代指买不起肉)给他吃呢?只能饿着肚子眼睁睁地望着西山的晚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开篇诗,“满纸荒唐言”点出了文本的***,以***语村言的方式来揭示某种真像。作者曹雪芹本人可以说是曹雪芹的原型,也可以说本书借影了明珠的家事,或者说,这个贾府的背景是当时作者的本身经历,以及是那个社会里,他所能知道的所有大家族的起源和结局。
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写宫斗,但是通过元春的一句“二十年来辩是非”的判词道出了宫中的险恶,我们作为看客,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我们看到了书中的贾蓉买官龙禁卫,我们看到了贾雨村的走马上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一切都是不写之写。尤其是那一个贾府的大厦之倾,直接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各种丑恶。
我们也知道这部书在风靡之初就曾被禁,这也足以证明本书触到了统治者的痛处。所以作者在序文里说的是“满纸荒唐言”,只为做大家酒后茶余消遣之乐。
“一把辛酸泪”,大概很多人都认同本书是以曹家为蓝本的,这样,我们就知道作者曾经历了钟鸣鼎食的富贵,也曾经历了瓦灶绳床的凄凉,个中滋味,只怕也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人生的人才能够感同身受。所以这个不写之写的荒唐言里,是有着作者非常多的辛酸的。比如书中,有贾宝玉的不求上进,无才去补天。也有贾珍贾赦之流的斗鸡走狗,但是也有贾兰的仕途成功,以及赖大儿子,贾雨村,焦大等的小人得志。
“都云作者痴”大家都说这个写书的人很痴,他的痴在哪里呢,我们从《好了歌》里面就可以看出来,世人都晓神仙好,可是世人都不肯丢下父母,不肯丢下儿女,不肯丢下妻子,不肯丢下财富,不肯丢下官位,可是这一切,却都不会因为你不肯放手就能得着永久,比如书中的宝玉,他总是说希望所有的女孩儿都围着他,守着他,可是最后,却是他亲眼看到了她们一个个的离散。
“谁解其中味?”这一句诗,是作者的感慨,他写书写的隐晦,明面上写了满书的各种游乐,各种人生起落的反转,道家看到道,佛家看到佛,儒家看到仕,卫道者看到败坏,革新者看到出路。但是又有谁看清了作者的心思,明了本书的本旨呢?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这部书,表面是一个消遣的以供茶余饭后笑乐的书,但是实际上是作者一生经历的感悟,以及他对人世万象的更新交替的明澈解析,他希望看到书的人不止是把它当做一个消遣的工具,更希望读者能够体会到他的悔恨,悲悯。并且也能从中得到些许的裨益。
以上文字也仅是我一家之感悟,也更希望朋友们能够交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