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小时候跟着父亲去看李默然老师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邓世昌的英雄民族气节和气吞山河的“撞沉吉野”都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为了抗击倭寇,邓世昌去天津觐见李鸿章“中堂”大人,因在大堂驳斥了列强的谬论,遭到了李中堂的训斥,我当时就问父亲,李鸿章是好人坏人?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上了中学以后 ,更多了解到了一个“矛盾体”的李鸿章,《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他去和列强签的,74岁的李鸿章携棺材出行,可谓悲壮!长大后心智成熟了才慢慢给出了小时候问父亲的答案:李鸿章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伟人。
大清朝的腐朽没落和风雨飘摇造就了李鸿章,亦毁了李鸿章。
照片:大明湖“湖心岛”,同一张照片,正反观看效果是不一样滴!
李鸿章狗屁不是。
’洋务’成绩?摆个猪都会那样做。有好技术、好武器…谁不知道要。
李鸿章***白银4000万两,价值2000亿,不亚于和绅。
洋大人指名道姓,谈判非李鸿章不可。什么原因?洋大人拿大单,李鸿章吃回扣。曝光了的拿了俄罗斯人50万。
拍马屁慈禧,修颐和园,用海军银两,名曰’北洋水师训练场’。他还***马入鬼摆了几艘船,名曰训练,实助慈禧囚光绪。
私会梁启超、捐款孙中山,不臣之心。只是在梁启超说推翻慈禧,拥立光绪,才回到老佛爷身边。
出卖国家利益,勾结洋枪队(洋***先找太平军,太平军不答应条件,这才找上了李鸿章)。***太平天国。
内斗专家。左宗棠收新疆,不给银两。 张之洞部下胜了法国军,李鸿章签投降协议。气的张之洞生病,从此淡出大清朝。
感谢题主盛情邀请,我是子由,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开宗明义的说,即使是专门研究、欣赏李鸿章的近代学者,也不敢否认一点,那就是,身为清朝廷大员的李鸿章本人就是一个极其***的巨贪,如果说与沙皇俄国签订一项密约就受贿几十万白银,你还能说李鸿章是为了国事,负重前行吗?至于说他是什么悲情英雄,子由亦断然不敢苟同,这些事,咱们且一一道来。
做为曾国藩的门生之首,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活动中,李鸿章的势力逐渐成长起来。而从这一时期,直至清朝末期,李鸿章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平定内乱,兴办洋务,挟北洋海军自重、外交斡旋这三项事物。
平定内乱一项在此不必赘言了,就兴办洋务来说,当时的督抚之臣,几乎都参加了这项运动中来,清同治二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建立铁厂,指令李鸿章筹集资金,派员远赴外洋购买设备。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由此进入洋务运动门槛。
李鸿章是不是所谓的“悲情英雄”不得而知,但是他既有开明的胸怀和并不僵化头脑,又有对清朝的耿耿忠心,倒是千真万确的。
在晚清那个国家正值危急存亡之秋的特殊时代里,由于清王朝的不思进取和统治阶层内部的因循守旧,导致了朝廷***丛生,国家的发展进程严重滞后,面临着即将被历史淘汰的必然结局!
(光绪皇帝——百日维新的主导者)
对此李鸿章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做为清王朝的卫道之士,李鸿章怎肯甘心坐视其因积弊日深、僵化守旧,而走向覆亡之路呢?因此他才会与曾国藩等开明官僚一起倡导洋务革新,试图用洋务运动的方式,给清王朝的衰老肌体注入新的活力,以便挽救这个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王朝,免于被历史淘汰。
然而在1900年以前,清王朝上层的守旧势力仍很强大,他们一心想要维护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绝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自己的利益因为革新而遭受侵害。于是许多守旧官僚便与李鸿章打起了太极拳,处处于以掣肘、处处给于羁绊。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势力太强大了,所以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有所顾忌,因此便只能釆取居中制衡、有所妥协的方法,来调整开明派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以便稳定晚清的政治局面。
(晚清洋务派干将——李鸿章)
不过这样一来,可就给力主革新图强的李鸿章带来了困扰——他不仅要顾忌到慈禧太后这位大老板的顾虑,还要顾忌到帝党与后党之间的斗争,更要周旋于纷繁复杂的朝局之间。在内部有守旧派掣肘的压力,外部又要应对列强的贪婪欲望的复杂局面下,李中堂的日子过得是非常艰难的!而后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集洋务运动数十年之大成的北洋水师,遭受了灭顶之灾,被新崛起的昔日蕞尔小国日本打了个稀巴烂!就此李鸿章为之辛苦了30余年的事业,便以破产的悲情下场而终结了!而一向被人非议的李鸿章,当然也就成了守旧派口诛笔伐的焦点,因此而被逐出了权力中枢!
其后在1900年的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又被清***任命为议和大臣,继续为慈禧太后当背锅侠,从而又与八国联军(实为十四国)签下了其人生中的,最后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也因此李鸿章又多戴了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在此后不久李鸿章就去世了。
当深受列强***的慈禧太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搞新政时,其实己经错过了进行全面革新的时机!被动的新政已经不能起到挽救清朝覆亡的作用了,而那位为挽救清王朝奋斗了一生的李鸿章,己经看不到这些了!
(晚清的实际掌舵人——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