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四俪六的意思:
基本释义:亦作“骈丽”。是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指骈体文,文章的对偶句法。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通常作定语;用于写作。
骈四俪六的出处:
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
七体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
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发”
汉字的字体经过了六千多年的变化,共产生了七种主要的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它主要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由于龟甲兽骨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图画性强,大小不一,随意性强。
七体 [qī tǐ]
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
《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 韦昭 注:“七体,七窍也。”
事物的七个部分。
《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詘以辟刑僇,纤嗇省用以备飢饉,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凡此七者,义之体也。”《仪礼·士冠礼》“三醮有乾肉折俎” 唐 贾公彦 疏:“或为豚解而七体,以乾之,谓之乾肉。”
指沿袭 汉 枚乘 《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由是遂有‘七’体,后之文士,仿作者众, 汉 傅毅 有《七激》, 刘广 有《七兴》, 崔骃 有《七依》。”参见“ 七发 ”。
七体 [qī tǐ]
人体的七窍,包括眼、耳、口、鼻。
《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文体名。起于枚乘的〈七发〉,其后文人竞相模仿,遂成「七体」。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张协的〈七命〉、陆机的〈七徵〉等。文尚骈丽,但造字遣辞与连珠全篇四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