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这个成语是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下面就来简单说说吧。
1、出处
以逸待劳,我们来看下它的原文是怎么写的。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什么意思呢,指的是在战争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养精蓄锐,等待疲乏的敌人来侵犯我军时,给敌军迎头痛击。
以逸待劳不是说要贪图安逸,耍点小聪明,而是一种大智慧。是居高临下看问题的思路,通观全局来判定思考。战场中的以逸待劳,是要先把握对战时机,抢得有利地势位置,然后等我军养精蓄锐充足了,敌军体力消耗了,在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一鼓作气,杀得敌军片甲不留,最终取得胜利的一种策略。
2、典故
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先生第五次北伐时期。为了准备这次北伐行动,诸葛先生不但进行了两年之久的准备,还特地研制出“木牛”和“流马”粮食运输工具,调动了十万多民众司马懿得知诸葛亮进犯后,就率领大军进行迎击。双方经过几次交战后,在五丈原地区展开对峙之势。诸葛亮先生迫不及待的要与司马懿展开最终决战,但司马懿却坚守城门不出,进行避而不战的策略。
诸葛亮最终还是在北伐途中去世了,为什么会死呢,多半的原因是他不懂得以逸待劳,军中不管大事小事都必须亲自过问,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而司马懿深懂这个道理,就利用这点将诸葛亮活活给拖死了。
3、生活中
以逸待劳/逸,安逸,安闲,待,等待,对付。劳,疲劳。多指作战中利用时间休整,养精蓄锐。待敌人奔走疲劳时乘机出击而取胜。也指双方对立,让对方先出手,自己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动。[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丿:⺀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拒城,以逸待劳,非所认争也。″(例句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取以逸待劳避实就虚战术。这就是以逸待劳含义及出处。
该成语意思是:多指作战时***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
逸:安闲;待:等待;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自《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意思是多指在战斗中,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防守为主,待敌人进攻的时候,乘着他疲惫,予以他们迎头痛击。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意思是:以近来对抗远,以休息后精力充沛的士兵来对抗疲劳的对手,以饱食来对抗饥饿,这就是兵法的力量。
“以逸待劳”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竞争或者挑战面前,选择利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等待对手疲惫或者失误,然后再出击,以获得更好的胜利结果。
这种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巧妙的规划和精确的预判,尽可能减少投入,而在对手能力消耗殆尽时,利用自身的优势争取胜出。
在人生中,也可借鉴这种策略,如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提高效率和积极思考等方式,等待和抓住机遇,避免浪费精力和无谓的失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目标,应当灵活选择不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