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的书法,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的书法在哪里

tamoadmin 成语解释 2024-12-15 5 0

孙过庭《书谱》中人书俱老是什么意思?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需找到原文的上两句话,孙过庭的《书谱》原话是这样的: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孙过庭的意思是说,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最初以为功夫赶不上古人,到了中间的过程,要么过于平正,要么过于险绝,到最后能够领悟到将平正和险绝融为一体,做到能够变化自如,到这个时候,人的年龄也老了,书法艺术也老了。

下图为赵孟頫24岁时写的《秋声赋》,满满的全是技巧

赵孟頫60岁左右写的《胆巴碑》,风格内敛了许多

在这里书法艺术的老了,指的是书法家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笔墨,心随笔运,收放自如,功夫、技巧、艺术表现都毫无刻意的痕迹了。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的书法,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的书法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书法的学习过程正是如此,年轻时重视笔法,技巧,章法等,雕琢的痕迹很明显,只有等到年纪大了后,书法的技巧等东西慢慢地弱化,而对人生、命运的理解却渐渐地增加了,此时再写书法,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弘一法师早年的书法作品

弘一法师晚年作品

弘一法师弥留之际写下的《悲欣交集》
通过上面所列举的赵孟俯和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书法家从年轻到老,整个书法风格的变化,从技巧到圆熟,书法艺术的魅力探索,需要的是一个书法家毕生的付出和追求。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的书法,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的书法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谢你的邀请,我在上世纪刚入九十年代的时期购买了一册孙过庭的《书谱》,它是一本书法的理论教材,用行书写就。

我少年时代书写极为潦草,我的老师都讲我的字是鸡抖雪,乱石三千。长大了走上社会,总觉得自己的字,拿不出壶,丑得很,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微信的年代,写信是很普遍的沟通,通讯方式,写给父母,兄弟姊妹,倒还无所谓,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也不会去张扬与贬损,可面对的是亲戚,是朋友。是心仪的妹妹,是仰慕的帅哥,自己的字真比打脸还痛,比裸奔还羞。

好在那个时期业余时间充足,没有成家没有电视,更没有今天的网络,看书也费钱费眼,习字一举两得。于是买这样那样的字帖。孙过庭的《书谱》不仅是字帖,还是习字的指导。我非常喜欢,于是它在很长一个时期置于我的案台。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的书法,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的书法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书俱老”是指人与书法随着年岁的增长,更显平和稳重,没有了年少的棱角,也少了青春时季的意气飞扬。更多地把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认知指导了自己的行动。书法也从个性的张扬,回归到返朴归真,随心所欲而不愈矩,

孙过庭的书论,多观摹自然之形态,讲究气势与流畅,架构和布局全篇。曾经想背诵下来,怎赖心志不坚,流于形式,能记下的十成不及其一,惟“吴郡孙过庭撰”不曾忘也。

人书俱老其实是“字如其人”最生动的表述。

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一书结语就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其意义为:一个人必须用他毕生精力,才能最后对书法获得深刻的理解和真正的把握。

以书法名帖为例: 王義之《兰亭集序》,你只要带着热恋的心,与书法来一场爱恋与痴缠,就会发现:这哪里是书法?分明是人生! 这样的书法文与字都美到极致!不似人间、让人叹为观止!“人书俱老"的这种老,是重回到最初、开始,回到书法的本源一一书写,原来是为了记录生活之美!

一个人内心有了格局,气息会有别样不同。绝好的书法早以摆脱了技巧,因为技巧让我们华丽、矫情、茫然,技巧让我们趋之若鹜,技巧带来利益,技巧也带来匠气。"人书俱老"的作品,早已摒弃技巧。

有人说长期看书法名帖可以把人看老了,依我看: 如果年轻的容颜有颗"老心",那才真是人生上品。早早地把自己的心收敛起来放好,安之若素、慈悲喜舍、静定安祥,于整个大人生来说,是敬重,也是圆满。这样的通会之时,来得越早越好。

人书俱老,其实一笔写下来,心就老了; 甚至,提笔的刹那就老了。

孙过庭在《书谱》中的原话是: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法的初期往往是不熟练的,而中期却过而不及,只有到了后期,才能融会贯通。融会贯通的时候,人已年老了,而书法历练也久了。


弘一最贵的一幅字?

弘一法师《放下》在拍卖会上拍出了惊天高价。

其实这幅书法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书法意义上的,

更有禅意境界的价值,更多人生的道理蕴含其中!

弘一法师作品《放下》

仅仅两个字,简单的两个字,

弘一***李叔同前期与后期的书法风格有何不同,该怎样欣赏?

李叔同这个人,是我了解他学生丰子恺开始,丰子恺的书觉得很治愈,弘一法师前期的生活也是放浪的,好像喜欢一个青楼女子,还有一些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前期他的书法作品就是板正的书法,可以说也就是前人的东西。谈不上灵魂,当然字还是写的不错的,后期,他的生活和心灵的荡涤,开始字变得个性放浪,有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感觉。所以字如其人大概就是这样理解,他还是有个不拘束的灵魂,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他的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也是他内心的诠释。



弘一***前期在书法方面也是取法众家。从《石鼓文》、《峄山刻石》等知名魏碑造像开始,后到唐宋名家的经典法帖,他都用功颇深。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面对哪一家,他都能准确的把握其神韵,且自成气象。楷书基于魏碑,笔画硬朗厚重,结体开张有度,尽显魏碑神韵。他的篆书追随邓石如,用笔果断沉着,遒劲有力。

他的行书主要取法苏轼黄庭坚,架构宽绰开张,又别有一番情趣。不会刻意的强调字形上的大小错落,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太多的牵丝引带,精妙之处在于细节上的处理安排,只需要一个笔画,就能将其特有的神韵表达的淋漓尽致。


后期书法的书法风格变法,探索,终于烟火气一步步褪去,慢慢写出了佛系的自我。即使有,也只是丰腴到疏瘦的渐变。 遗嘱(1942) 悲欣交集——绝笔(1942) 临终前的最后几天,弘一彻底放下了身心,看清了自己一生的“觉”与“空”,悲欣交集,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