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难当的意思,自愧难当的意思解释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12-03 9 0

自愧难当是啥意思?

“自愧难当”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自己感到非常羞愧,以至于难以承受这种情感。具体来说,“自愧”意味着自己觉得自己的言行或能力等方面不如别人,有愧于心;“难当”则表达了这种羞愧感非常强烈,让人难以承受。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了某些事情之后,由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而产生了强烈的羞愧感。这种情感可能来自于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也可能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或批评。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通常带有一定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意味。
总之,“自愧难当”是一个表达强烈羞愧感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自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以便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真的说过如此的话吗?有何依据?

我负天下人可以,天下人不能负我,一个心胸狭窄又多疑的人,即有帝王野心,又容不得别人对不起他,哪怕我对不起你。这句话有两种解读,一是宁可我负人,休要人负我,使得曹操那种多疑自私唯我独尊的形象更加深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东晋中期史学家孙盛写的《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自愧难当的意思,自愧难当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句话的情景和解释是,公元189年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从小道逃归乡里。董卓大怒,行文郡县缉拿。途中曹操投宿故友吕伯奢家听到响动以为对方对自己有图谋,于是半夜杀了他,悲凉的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然后迅速逃离。


曹操在躲避董卓通缉令的时候,途中投宿故友吕伯奢家,听到磨刀声和窃窃私语声,就怀疑是要杀他,于是举刀杀了包括吕伯奢一家。后来发现人家是在磨刀准备杀猪款待他。错杀了好人的曹操在仓皇逃走的途中,迎面就撞见了买了好酒好菜准备回家跟曹操叙旧的吕伯奢。大家想想曹操当时是什么心情?善良正直的我们大概会觉得愧对友人,然后以死谢罪吧。然而曹操是谁啊,他扫黄巾,平河北,败袁绍,诛吕布,征乌桓,战马超,收荆州。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乱世中成大事的曹操必然是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冷血,于是曹操手起刀落,将吕伯奢也杀了,然后凄怆地留下了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捉放曹”非常经典,并被改编成戏曲、相声等传唱至今。这段故事讲的是曹操行刺董卓未遂,逃亡路经中牟县被捕,县令陈宫见曹操是个人杰,便放了曹操并与他一同逃亡。二人逃到成皋吕伯奢家中,曹操疑心吕伯奢一家要图谋自己,遂将其灭门,而后发现是误杀,曹操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因为这一句话,曹操背负上了千古的骂名。

自愧难当的意思,自愧难当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这段剧情可谓是神来之笔,将曹操多疑、自私的性格刻画的栩栩如生。但文学是文学,历史是历史,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有着严重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演义记载的内容,肯定和真实历史出入甚大,甚至有抹黑曹操的嫌疑,想要探究曹操究竟是否杀了吕伯奢,是否说过这句话,我们要从史书中寻找答案。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三国志》作为记录三国时期历史的一部正史,可信度是比较高的。然而《三国志》的记载非常有趣,压根就没有出现吕伯奢,也没有出现陈宫。而且曹操逃亡也不是因为行刺董卓未遂,是因为曹操不接受董卓的封赏而逃亡的,所以曹操杀吕伯奢更是子虚乌有了。

自愧难当的意思,自愧难当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后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把他们一家都杀了。

他***后才发现人家是准备杀猪款待他,这才会“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凄怆,就是凄惨,悲伤。曹操发现自己无杀无辜后,心里也是很凄惨,悲伤的,只好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作一个辩护。当然,这种辩护不能洗刷他的罪过。但能够‘凄怆’,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

然而三国演义的改动就大了。‘凄怆’的心情没有了,话也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两句话都是恶,但程度不同,分量不一。第一句话是就事论事,第二句话就变成理直气壮了。

但仅凭此案,就说曹操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