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贬义还是褒义,按图索骥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12-01 6 0

书呆子和书痴的区别?

“书呆子”是对一些因为读书太多或太深入而在生活中不会变通和灵活应变的人的统称。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真是个书呆子”的说法,说明这个人比较呆板和迂腐,处理日常事务不够圆滑老道,缺乏实践经验,呆头呆脑。说某人是“书呆子”不一定带有贬义,我们知道《天仙配》中的董永是十足的书呆子,但有时候也“呆”的可爱。

“书痴”是对一个痴迷于购书、读书、藏书的人的称号,他们沉迷于书的世界难以自拔。好书是洞见世界的窗口,一个沉迷于读书、购书和藏书的人往往是有一定见解和丰富的人。自古以来,有人因爱书成痴、有人因兴趣成痴,与书为伍,就好比与伟人为友,每读一篇,答疑解惑、谈古论今,忘了时光,不觉间自己成了书中的人物,他哭你流泪,他笑你咧嘴,成痴成迷。

一、从字形、字义上看二者的不同

按图索骥贬义还是褒义,按图索骥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书呆子”,在汉语大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言谈行事不切实际、不知变通的读书人。 百度词条上给出的释义是这样的,旧时泛指死读书,教条主义 ;书生气很浓,不谙世故。综上,一般指只读书而不会用书上的知识变通的人。
“书痴”在汉语大词典和百度词条上都解释为:专注于书籍者;书呆子。也就是书痴和书呆子有交叉部分。

那么“呆子”和“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从字源和字形上来看。

1.“呆”的字形如图所示

它是会意字,原意是人背起孩子,后来省去了手,只留下手臂和“子”,变形而得来的。

按图索骥贬义还是褒义,按图索骥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字形上看,它是与“保护”的“保”是同义词,后来才独立出来,变成现在的读音,同时,它用来表示婴儿呆头呆脑、无知无识的样子。引申出傻、笨、不灵活的意思。它又通“待”,有停留的意思。我们现在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因此,书呆子主要是指这个人只知读书,不知变通,不灵活。

2.“痴”的繁体字为“ 癡”(看字形一定要从繁体字入手),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不慧也,从疒疑声。清代段玉裁作注说,“不慧”的意思就是迟钝,也就是“痴”的本义是呆傻,不聪敏后来又引申出迷恋于某事物不能自拔的人。

按图索骥贬义还是褒义,按图索骥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痴”和“呆”从本义上讲,二字差别不大,一个是傻、笨、不灵活,一个是迟钝、不聪敏,所以我们常常将二字连用为“痴呆”,但是“痴”的沉迷的引申义是“呆”没有的。我们现在说的“武痴”,就是沉迷于武学不可自拔,而“书痴”则是沉迷于书籍不可自拔。

(“痴”的甲骨字形)

由于“书呆子”是指只读书而不会用书上知识、不懂变通的人,所以,这个词在一般的语境中是贬义的,比如说“按图索骥”中孙阳的儿子,拿着夫亲写的《相马经》去相马,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最后发现蛤蟆与《相马经》所说的符合,就把蛤蟆带回家。这就是书呆子的表现。

比喻人思想僵化不懂得随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是什么成语?

比喻人思想僵化不懂得随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是成语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成语典故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释义舟:船。求:寻找。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近义词按图索骥 依样葫芦 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 缘木求鱼 一成不变 食古不化 守株待兔 反义词通权达变 借坡下驴 审时度势 随机应变 因时制宜 相机行事 妙手斲轮 因地制宜 见机行事 看风使舵 瞬息万变 临机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