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满笏堂” 、“笏满堂”源于“满床笏”典故: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孙辈、手下大将几十人,皆为朝廷里的***,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放满象牙床,故事详见《因话录》)。后来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从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
郭子仪后裔也有以“满笏堂”、“笏满堂”为祠堂堂号。安徽舒城一带分布有满笏堂,安徽含山一带分布有笏满堂。
送你阅读惊喜奖
郭曜是郭子仪长子 ,袭代国公,太子宾客
汾阳堂桃源县伯达公、大庸县伯名公世系
伯达公 伯名公
一世祖 子仪 子仪
二世祖 曜公 曜公
三世祖 锋公 琦公
四世祖 王 余
公 王 余 公
五世祖 瑞夫 端夫
汾阳堂”,本是厅堂的名称,是汾阳王处理政务的地方,后来用作汾阳王的族属和后裔的代称,即堂号。
汾阳堂(蒋中正题)
河南大梁(开封)郭氏,江苏徐州(彭城)郭氏、如皋郭氏、常熟郭氏,江西吉州、宜春、万载郭氏,浙江桐庐、东阳郭氏,湖北浠水郭氏,湖南武陵、湘潭、湘乡郭氏,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南安郭氏,广东潮安郭氏,台湾、泰国、柬埔寨、新加坡郭氏,大都称汾阳堂。汾阳堂又称满笏堂,是由于汾阳王“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每逢退朝时,笏(圭)版满堂,琳琅满目,说明他们效忠国家者多,故称满笏堂。汾阳堂亦称点颔堂,由于郭令公“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点头)而已。”(见《唐书》本传)如湖南中湘沙头郭氏便称点颔堂。汾阳堂又称忠武堂,由于汾阳王“谥曰忠武”,如浙江诸暨、暨阳、浣东郭氏皆称忠武堂。所有汾阳堂、忠武堂、满笏堂、点颔堂,大都表明他们是汾阳王后裔。
劝万岁你莫要动真气,听妾妃开言只把本提;
汾阳王今辰寿诞期,他那七子八婿摆宴席;
一对对小夫妻前去贺喜,唯有咱那驸马独自己;
哥嫂们席前,也会纷纷议,只说得驸马他就红面皮;
驸马儿难看回宫里,只问的公主她就着了急;
公主会说,她本是金枝女,不能向臣子把头低;
撒娇成性她不讲理,藐视尊亲她又把人欺;
只惹的驸马也会心火
【成语】: 七搭八搭
【拼音】: qī cháng bā dā
【解释】: 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这里人瑞欲躺到烟坑上去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
是成语:七上八下,乱七八糟,横七竖八,
释义
基本
七…八…:嵌用名词,表示多或多而杂乱。
古义
原意为无所适从。
今义
后多用来形容心神慌乱不定。也形容没有条理,顺序杂乱。
例句
远远看到她走过来,我的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七七八八、七言八语、七上八下、七搭八搭、七脚八手、
七损八益、横七竖八、七穿八洞、七扭八歪、七担八挪、七舌八嘴、七老八十、零七碎八、七弯八拐、七湾八拐、七大八小、七张八嘴、七歪八扭、七穿八烂、七折八扣、七破八补、污七八糟、乌七八糟、七了八当、七死八活、乱七八糟、七满八平、七损八伤、七颠八倒、七子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