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的意思和典故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11-26 5 0

成语草木皆兵的典故及其出处是怎样的?

《草木皆兵》前秦符坚带兵攻打东晋,军队到达淝水流域,符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并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非常震惊和惧怕。

多形容惊慌时凝神凝鬼。例,八路军和游击队对敌人来讲,真是闻风丧胆,草木皆兵。

成语《草木皆兵》,草木是指野草和树木。皆:全部。兵:士兵。野草和树木都被当成敌人。形容极度惊恐,人在惊慌错乱时疑虑重重。

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的意思和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典故事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率领大军进攻东晋。

东晋谢石作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抗击秦军。

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的意思和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苻坚登上寿阳城眺望,看见晋军阵容整齐,声势浩大,便有些畏惧。

晋军用计在淝水之战大败秦军,秦军闻风丧胆,在败退时看到后边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那些追兵。

草木皆兵一一[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的意思和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草木皆兵,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出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1]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为对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晋书·苻坚载记》)后人根据这段记载提炼出成语“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前秦王朝统治。前秦的国王苻坚野心很大,企图统治整个中国。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他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大举南下。

开始,苻坚的部队进展很顺利。由大将苻融率领的先头部队很快攻克了寿阳(今安徽省寿县),由另一大将梁成率领的五万秦兵在洛涧摆下了阵势,准备阻挡晋军的反击。形势对东晋很不利,但以宰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临危不惧,决定运用计谋,战胜比自己人数多几倍的敌人。谢安先让人到处散布晋军兵少、粮草将尽的消息,苻融果然上当了。他派人告诉苻坚说:“敌人兵少又不善战,很容易取胜,我只是怕他们要逃跑,所以我们应快速进军,一举抓住他们的统帅,那样的话,晋军就会不攻自溃了。”苻坚一听大喜,立即把大部队留在项城,自己只带了八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到寿阳。与此同时,晋军的龙骧将军刘牢之率领五千英勇善战的士兵,趁着夜幕掩护,突袭驻守在洛涧的秦军。根本没把晋军放在眼里的秦军,做梦也没想到晋军会从天而降,他们立刻慌作一团,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就做了刀下鬼。这一仗秦军损失一万五千多人,大将梁成也被杀死。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驻扎在寿阳城对岸的八公山下。苻坚听说晋军攻占了洛涧后又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立即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又恰好是个阴天,远远望去,河上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十分严整。八公山连绵起伏,地势十分险要。山上的草木随风而动,仿佛有无数个东晋士兵正在操练。苻坚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一旁的苻融说:“晋军哪里是一支弱旅?分明是一支劲旅啊!”不久,谢玄要求苻坚把军队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过淝水决战。苻坚果然中计,结果前秦军在后退时遭到晋军的突然袭击,伤亡惨重,大败而归。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