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这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典故发生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当时,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曹操率七万兵马迎战。两军对垒,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曹操则处于明显的劣势。
曹操的谋士荀彧建议:“袁绍的军队虽然众多,但他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如果我们派出精兵,烧掉他的粮草,那么袁绍的大军就会不战自乱。”曹操***纳了荀彧的建议,派大将徐晃、史涣带领精兵奇袭乌巢,烧掉了袁绍的粮草。
袁绍的军队得知粮草被烧,军心大乱,曹操趁机发动进攻,一举击败了袁绍。
这个典故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它的意思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可以指暗中进行破坏。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烹饪时的一种方法,即把锅底的柴火抽掉,才能使水停止沸腾。这个成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不留后患。
釜底抽薪的意思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面整理了釜底抽薪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釜底抽薪的典故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
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然而梁武帝没有接受这一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叛变了梁朝。
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典故故事:
春秋时的齐国与鲁国互为邻邦,齐景公在夹谷被孔子奚落,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齐国贤相晏婴也已去世,而鲁国在孔子等大臣的辅佐下,鲁国大治,齐景公深感忧郁和不安。
齐大夫黎弥给景公献计说:“鲁国国安民富,久无战事,鲁定公好女色,我们献一批美女给他,他就会怠于国事,而孔子等人肯定看不惯定公的行为,会离开鲁国的。”齐景公很赞成黎弥的建议,派他从国内精选八十位美女,又教授美女们歌舞和妩媚仪态。
果然,美女一到鲁国国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国宰相季斯也为美女们的千姿百态而弄得神魂颠倒。齐使者将美女敬献给鲁定公,定公又把其中的三十位美女赏给了季斯,自此,鲁君臣敷衍一气,日夜沉湎于酒色中,一概不理朝政。
孔子的学生子路听说后,愤怒地说:“鲁君已无可救药,我们走吧。”
孔子说:“国家的郊祭就要到了,定公如果连郊祭都忘了的话,我们再走。”郊祭这天,鲁定公虽然去了,却只是走走过场,又匆匆回去同美女们享乐了。孔子忍无可忍,带着***们愤然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了。由此,齐国用美女“抽薪”的计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