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旗鼓成语故事为:“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
传说李世民年仅十六岁的时候,为隋炀帝效力。当时突厥兵犯中原,将皇帝围困存在雁门关。
李世民跟随云定兴将军去救援,李世民献计说:“突厥兵的人数比我们多,硬碰硬的话,对我们不利。不如***用‘大张旗鼓’法,让军队的旗帜沿路插过去,晚上也大鸣金鼓,迫使敌人闻风而逃。”
云定兴让大家依计行事,一路上声势浩大。
突厥皇帝没料到隋炀帝的救兵来了那么多,迅速撤离:就这样,未用一兵一卒,隋军就不战而胜。
大张旗鼓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形容行动声势浩大,非常醒目。下面是一个与大张旗鼓有关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当时鲁庄公为了削弱齐国的势力,决定出兵攻打邻国。他命令将军孟尝君带领军队进攻齐国。
孟尝君接到了庄公的命令后,决定出奇制胜。他想到了一个计策,将在作战中以大张旗鼓的方式吸引齐国的注意力。
于是,孟尝君在出征之前,亲自检阅了军队。他派遣士兵们严格训练,统一装备,威风凛凛地列阵而行。孟尝君还特意命令悬挂巨大的旗帜,鸣放鼓角,让军队在行军中发出震天的声音。
当齐国得知鲁军出动时,看到了庄公派来的军队阵势,真实地感受到了鲁国的军事威势。齐国的国君决定暂时保持防御姿态,不敢轻易与鲁国决战。
故事名称:大张旗鼓修桥
从前,有个小村庄位于山脚下,村民们过河只能靠一座狭窄而摇摇欲坠的木桥。由于年久失修,桥梁每况愈下,村民们十分担心。
村长决定修建一座坚固的新桥,使村民们可以安全地过河。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村长于是发动全村人民,号召大家一同参与桥梁的修建工作。
村庄的男女老少们齐心协力,每天早出晚归,挥汗如雨地工作。大家自愿提供木材、石块和其他建筑材料,有经验的村民担任工头和监工,协调工作进度。村里还特意从其他地方聘请了一些技术工人,为修建新桥提供专业指导。
修桥的过程中,村里传来了各种各样的鼓声和号角声。人们高举着大红旗,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整个村庄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气氛。村庄的邻近地区的人们听说这个消息后,也纷纷前来帮忙,使得修桥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新桥终于完工了!这座新桥宽敞坚固,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和车辆,让村民们过河不再担惊受怕。
新桥的修建让村庄焕发了新的活力和希望,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人们纷纷赞叹这次修桥的工程是"大张旗鼓",形容这个庄严而宏大的工程过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大家团结协作,齐心努力,就可以完成看似艰巨的任务,达到辉煌的成就。
大张旗鼓是形容做某种事情时极其热烈而有力的方式和态度。
因为“大张旗鼓”一词来源于古代军队中的军旗和鼓声,在战役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包括悬挂军旗,鸣动战鼓等等,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气势恢宏,声势浩大的感觉。
例如,在公司要举行一场重要会议,领导可能会要求所有员工大张旗鼓地准备,意味着要以最热情、认真、投入的态度去准备这场会议,确保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