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与共曹植,患难与共典故

tamoadmin 历史典故 2024-11-16 5 0

苏轼和苏辙的关系怎么样?

好的不一般!因为弟兄两个不一般的情意,成就了二人好多名垂千古的绝响。弟兄间真挚的情感,本人读书千卷,能出其右的尚未发现。苏轼豪放,更多诗意地表达了兄弟之情,千里共婵娟就是怀子由。近代的周氏昆仲有望***苏门一段***,可惜最后形同陌路。庄子有一个寓言,讲的是匠人拿斧子除去别人鼻子上的一点污迹,运斤成风,一挥而就。后来,有人想让匠人重复这个***,匠人慨叹能承受运斤成风的人已经不在了,发出惺惺相惜的追念。弟兄感情一样,需要彼此成就。苏轼造就了苏辙,苏辙也成就了苏轼。苏轼大嘴一辈子,弟兄俩更多展示的患难与共的真情,更难得!

在中国文学史上,兄弟并称为大文学家的有很多。比如曹丕曹植,但这两位一个是太子,一个是想做太子,两兄弟互撕,绝对算不上感情深厚。宋代词人宋祁和他的哥哥宋庠也是一对文***很好的兄弟,但是宋祁整天大吃大喝喝花酒,哥哥老是劝他也不听,所以这俩兄弟的关系很一般。鲁迅与他的兄弟,好像关系也不大好,在文学史上留下兄弟情深的故事的,以苏轼和苏辙为典范。

苏轼和苏辙一同参加考试,一起考上进士,可谓是川府的佳话,毕竟同科录取的兄弟实在太少了。他们的老爸苏洵,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以仁义孝悌教育子弟,所以这兄弟二人的关系极好,苏东坡在官场的贬谪生涯中,无论是到了哪里,总是要写信给弟弟,关心他的生活,弟弟苏辙也深知苏轼是个刺头,又喜欢大吃大喝,总是回信给哥哥苏轼,嘱咐他少喝酒,多睡觉,少写诗,因为写诗太伤神,少说话。这样的关系,好像是反过来了,苏辙是哥哥,苏轼是弟弟。因为,苏轼的性格是一个相当随意的人,一身的文艺气质,动不动就要发个牢骚骂个人啥的,所以,在官场上,比不上苏辙的平稳持正。

患难与共曹植,患难与共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毕竟是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家,人家苏东坡和弟弟的鸿雁往来,基本上都是用诗歌的形式,这样也催生了苏轼的好几首诗词,成为千古名作。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一首充满哲理的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患难与共曹植,患难与共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在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苏东坡不仅以真挚的情感写出了兄弟相别的孤独心情,更发出了对人生离合的哲理性体验,可谓千古绝唱。

患难与共曹植,患难与共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轼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每到一些传统佳节,就会想起自己的兄弟,于是就开始写诗写词,在强烈的思念兄弟感情的催化下,苏东坡又写了一首词,给弟弟苏辙,结果又成了一首千古名作。看来,苏轼还要真的好好感谢下苏辙,苏辙的存在,让他写出了好多流传千古的名作。比如那首著名的中秋词:

苏辙和苏轼两兄弟患难与共,世人却对苏辙知之甚少。可见活在别人光环下,是怎么一种感觉?虽然他的名气没有苏东坡大,但他的在苏轼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在身后默默的奉献自己。可以说如果没有苏辙,我们就不会看到东坡先生伟大的成就!

一、同科及第,光宗耀祖。

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苏轼苏辙参加京城科举考试,同榜及第,威名远扬京师。

二、兄弟情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兼怀子由)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因为与苏辙(字子由)有七年未见,时值中秋佳节,正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此时苏轼的父母已忘,在世的亲人仅苏辙一人,触景生情,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千古绝唱的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苏轼曾于谪迁途中,写下《沁园春》一词,其中正有此句。此句中似二陆之人,当属东坡与其***由也所谓二陆者,西晋才子陆机、陆云也。

当时即嘉佑二年,苏洵陪同苏轼、苏辙进京应试,二人同中进士,三苏父子一时名噪京城。此次应试,苏轼本中状元,因欧阳修以为文章是其门生曾巩所作,为避嫌而次居第二。



苏轼与苏辙虽是同胞,但东坡旷达不拘,子由深着内敛,两人迥异的性情决定其日后不同的道路。

苏轼、苏辙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谪贬,苏轼更是险些丧命于乌台诗案。在苏轼身陷囹圄之时,一度自弃,差人送来一首绝命诗:

苏辙虽处境堪忧,仍不惧牵连,将苏轼家眷一并接到府中照料,并上书神宗,请求罢免自身官职为兄赎罪。据闻神宗见书,才免苏轼一死,改谪黄州。

两人分别之时,曾劝其兄,一不作诗,二不放饮,患难之情心照不宣。



苏轼与苏辙分别之后,醉心于游历山湖风光,每到一处,便写一诗寄与子由。其中最著名一首,当属《水调歌头》。后人评价,此词一出,余词俱废

苏轼晚年无心仕途,常经由诗词寄托对苏辙怀念之情。苏轼临终前,遗憾而道:

世上重亲情者,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比肩苏东坡;世上感情最好的兄弟,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超过苏轼和弟弟苏辙。

苏轼将最深的感情,给了他身边的亲人,这从他海量的诗文之中,可以一窥端倪。1075年,他的妻子王弗去世十年,苏轼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词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怀人之作,此词为历代精品,这首词也成了苏轼最感动人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时的词人陈师道评价此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实为传世之作。而成就这样的作品,没有深厚的夫妻感情,没有对妻子的刻骨之爱,恐怕是难以写出的,至少不能写到这般感天动地。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也是“谁无兄弟,如足如手”,也是相互关心、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人间少有的。有人这样评价苏轼、苏辙兄弟关系:“在中国***道德之邦,兄弟相亲相爱相知相念之乐,未见过‘二苏’者。特别是比起曹丕与曹植、鲁迅与周作人两对兄弟来,这种优势更加明显。苏家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子由(苏辙字子由)一直跟其兄学习,未曾有一日分离。子由曾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他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兄弟二人是同科进士,同年步入仕途。两人的政治思想大致相同,宦海沉浮的荣枯相同,变法斗争***同进退……”

兄弟二人可谓同知、同学、同进、同退,有福共享,有难共担,尤其后来在政治上不顺,二人共逐蛮荒之地,内心皆遭受极大打击,兄弟俩却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思念,是相互的感情,帮助他们走过了人生的逆境,度过了内心的煎熬。

兄弟感情如此深厚,便经常书信来往,思念的诗词不断,苏轼给弟弟写的诗词,也有很多成为了千古绝唱,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怀念弟弟苏辙写的词《水调歌头》更是天下闻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