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本身是公平的,我虽然不是很懂佛经教义,但是可以从两点去理解这个问题,第一一个规则如果对所有人都有普遍适应性,它就基本上是公平的,但是公平并不等于合理,每种宗教和法律法规的产生都会有时代和文化,环境的局限性,这需要根据发展来理解和调整。第二这句话本身的含义是劝人向善,这是积极的观念,并不是一个规则,就和你多锻炼对身体好是一样,不是规定需要每个人都要这样做,只是提倡而已,说白了这是佛陀的愿景,精神上的追求和现实问题的处理实际上需要依靠不同的手段,我们可以从比较极端的例子看,一些***的国家,宗教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但是还是需要法律和***来执行世俗的规则。其实公平与否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规则或者概念本身,而是决定于执行规则和观念的人,环境,以及最重要的保障实施它的规则。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存在对于"好人″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且不说好人坏人的评价标准是什么,首先得应看是否"愿意成佛″。一个人对佛法尚不认识,不仰信,不觉悟,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暂时与佛无缘的人。如果当他观察到佛法的大威德力,连十恶不赦丶***如麻的屠夫都能降服,应该能促进他对佛法的深入认识和向往吧!说不定成了使自己顿悟的殊胜因缘了呢!
佛法当然以"普度众生″为宗旨。"众生平等″,是从众生都有佛性上认识的。众生的差别相,心识观念的无量分别,都是客观存在的,這是众生难度的***烦。佛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平等心,行智慧的方便法,有求必应,不舍一人。缘熟者得度,所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佛只是"一心″,诸相皆是虚妄。所谓好人丶坏人,世间相上的千差万别,都是随心所现的。在回归自性(佛性)之前,"屠夫"丶"好人″,都是业力凡夫,糊涂众生,"五十步笑百步"差别义意不大。世间法中"革命不分早晚",投诚者有功受奖的现象,能说是对本阵营人员的"不公"吗?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佛法中主要是以喻取义。也不否认修行路上的实例也很多,所谓"顿悟″得道成佛者,由于悟性高,在地獄道上一遇机缘也马上开悟,解脱成佛,不足为奇。佛法是"心法″,须内证自悟,修行路上,外力的提携照顾,所谓"缘",也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自己不信不学不修,佛力也加持不上的。佛以法度人,最终是自度。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选你要理解“佛”的定义。
佛是佛陀的简称,指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有三种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觉者,达到最高境界的觉者应该是可以很多的,所以佛也不会只是释迦牟尼和燃灯等少数几个。
而菩萨则是只达到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觉行圆满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西游记》里出现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菩萨,地藏王菩萨都是菩萨境界。
至于罗汉,全称是阿罗汉,就是只达到自觉者境界的那些修行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的修行者,《西游记》沙僧最后被如来佛加升为金身罗汉,实际上也就是罗汉境界之意。
理解了佛的定义,那么我们回头来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出自宋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立刻就能变成像佛一样的好人。这里的屠刀,泛指心中的仇恨与杀戮、七情六欲等一些不好的东西,放下这些需要大智慧、大毅力,所以放下时,至少在一刹那的觉悟已到佛的境界,但当他从这个放下“屠刀”的状态出来之后,他依然不是佛。
佛,觉者也!
西游记首先不是正史,我们不能以此而论其结果,西游记可表达其修行不易的过程,而历经磨难与沧桑后而终得成就。佛翻译成汉意为觉者之意,即为觉悟之者。
有些人历经磨难而获成就,也是一种觉悟,而得到某种成就,修行其实就是一条路,我们现在的每一天生活,每一点感悟,都是修行,这也不一定非得归结为某个宗教信仰,而不是依靠其他信力而能成就。
依旧拿西游记为例,西游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或成就,取经的意义是什么呢?是经中之意、经中之道、修行之法,而得其修行心要。所以佛教也是佛陀的教育,我们更多的是学习,而非某种他信力的形式。
再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意可以分两种解答,
其一、放下屠刀,意味着告别杀戮,这是一种慈悲,也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开悟,所以所谓的成佛,便是种下成佛之因。
其二、放下了屠刀,免除杀戮,便不会有人死亡,也少了一份杀业,少了一份杀业则多了一份功德,也奠定未来成佛之路。
最后佛教经典记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行,皆可成佛!”所以佛认为一切众生是平等的,都能够成佛,只是姻缘、机遇、时机的问题,所以屠夫放下屠刀那颗,便是一种因缘成熟、时机成熟,借此机遇便距离成佛(觉悟)之路更进一步了!
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
在我理解中,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修炼成佛,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中的佛,意义不一样。
唐僧历经艰辛万苦,最后成佛,目的是告诉世人,任何成功都来自不易。其中付出的心血和辛苦,时间和精力,都是锻炼一个人意志是否坚强的考验。唐僧最后修炼成的佛,是
三十五佛之一,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西游记》中,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不一样。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
这里成佛,其实是劝善了,有了佛心,而不是立马修炼成佛。
其实,从另一面也说明人性一个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善良,、孝顺,对父母百依百顺。一个儿子性格暴躁、自私自利,动不动还搜刮老人的钱财。若若干年后,善良的儿子因为其他原因,忤逆父母的意愿了,或者没有钱给父母行孝了。而另一个儿子,偶尔一次良心发现,对父母表示孝顺。父母立刻就觉得那个儿子不行,这个平时不孝顺的儿子反倒觉得好。
这是常***。
经常杀生的屠夫,一下子不杀生了,众人就觉得他有颗佛一样的心。
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