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陈诗雨梁上君子,王谢堂前燕飞入。”意思是说,陈诗雨在屋梁上像一个有教养的君子,而王谢堂前的燕子飞进了屋子。
这句话中的“梁上君子”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陈诗雨的高尚品德和优雅风度。在古代中国,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而“梁上君子”则是指居住在屋梁上的有教养、有修养的人。这种比喻的用法在古代文学中很常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此外,这句话中还提到了“王谢堂前燕飞入”,这是另一个比喻,用来形容燕子的高飞和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燕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美好和自由。因此,这个比喻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最终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陈寔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再没有再偷盗的人。
"梁上君子"是一句出自《论语》的成语,原文是:“梁上君子,礼师之称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第十九》这一章节,其中子罕在儒家经典《诗经》中是礼仪的指导者,所以被称为“礼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梁上的君子,是指在高位上的有德行、有修养的人,也是礼仪的导师。在古代社会中,梁是高位的象征,而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和行为的人。因此,这句话用来称赞那些在高位上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品德和修养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句文言文的句子,使用了古代的语言风格,如果要使用这句话进行表达,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和对象的身份来使用,以避免不当使用。
原文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
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没有再偷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