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其实这句话并不是用来形容道德品质的,不是带有讽刺诙谐色彩的,而是一句富有警戒性质的俗语,它的本来意思是说做人要有一定的修养,要时时刻刻谨慎自己的行为,懂得修身,否则天地都无法容下这个人,然而现在很多人都领会错了这句话的意思,让这句话的档次掉了一层。
人生为己,天经地义。其实这句话说得才有点为自己着想的意思,人生为自己而活,这才是一个正常世界该有的样子,不得不说这后半句话说得比较中肯,而且也和上半句话形成了对应,毕竟在世界上生活的人都是个体的存在者,首要的利益当然是要考虑自我,只不过很少有人能用上这句话。
其实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具有非常深刻的人生蕴意,一个人能为自己着想,惦记着自己的利益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人性该有的本能,但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个人修养,只有一个人懂得修身养性,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世界,世界才不会将他们抛弃,若是不懂得修身只是一味地索取,那此人不但不被社会容忍,还会被世界所唾弃。
前一句:人不为己。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论***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语法: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都是自私的。
示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份千百年私有制最沉重的遗产,风靡旧世界的腐朽人生哲学,在这里被打碎了。《花城》1981年第3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
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人要多提高自己的修养,作为,强化自己的内涵,若不如此,很难在世上立足。
而人若为己众叛亲离,这个为是动词,是为自己做事,其实就是自私自利,事事处处只想自己,只考虑自己,为自己私利而天诛人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此作为会众叛亲离。
中国有这样两句俗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人若为己,众叛亲离”。我对这两种说法,有一个“二分法”的解释,它表面看似矛盾,实质则是内在统一。个人理解如下:
一是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比如:阴阳、黑白、是非、正反、雄雌等,可能有的说了,也有例外,但有例外就有不例外,这就是守恒法则。个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人若为己,众叛亲离”,这两种说***对“私利”这一***现象,两个不同角度的不同说法。角度不同,语言有别。对人的指引也大相径庭。
二是本心道义都是生发的统合器。
人的本心想法和道义取舍的权衡,其实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选项,结合更加有利均衡的实体性、本质性价值取向。所以,在三国斗争激烈时期,人们的生存竞争矛盾占据主导时,就出现了象曹操这样一代枭雄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看似不近人情,极端自私,实质上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哪一家骨子里又不是为自己一方的利益着想呢?只不过曹操说出来啦而已。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国治昌平,即便在三国各自争霸的年代,如果一个表现得过分自私,只是一味索取害人,私毫不与他人之便,更不关心对方疾苦,这样的人又容易招致孤立,最终因“众叛亲离”而落败。
三是价值取向都是社会的导向灯。
当人的温饱得以解决之后,价值取向就会随之而变。继续沿着利己的方向发展,个体人就是资本家,社会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若沿着利他的方向发展,个体人就是共产主义者,社会就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但这也是价值取向的深化发展,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慈善家、服务家就会越来越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提倡尊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主旨是利他基础上的和谐共生、共同繁荣,在社会整体进步下实现人民自身幸福美满。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望各位专家、老师、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