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现象:从滴管里滴出的液体,一碰到醋酸钠晶体后,滴下来的醋酸钠溶液迅速变成固体凝结在醋酸钠晶体上。随着醋酸钠溶液的不断滴加,这种白色的固体越积越多,形成滴水成冰的震撼效果。
2、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醋酸钠溶液就是一种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很不稳定的,当往溶液中加入一小块溶质晶体或者轻微震动,都能引起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结晶。
以1:1.3的比例将水和乙酸钠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入热水中,保持水温为60度(可适当提高),用搅拌棒把烧杯中的晶体溶解(60度时溶解度为130g /100gH2O)。以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另一干净玻璃杯中,盖住盖子,防止有杂质落入溶液中,再小心放入冰箱或至于阴凉处,将溶液温度恢复到常温。
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当往溶液中加入一小块溶质晶体,即能引起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结晶。
一般固态下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其稳定过饱和溶液容易生成,如硝酸铜、硝酸锶、硫代硫酸钠、乙酸钠(醋酸钠)等。
1. 1.准备和操作:在250毫升烧杯中放入醋酸钠晶体(NaAc·3H2O)60克并注入蒸馏水40毫升2
2.接下来,在水浴上加热至晶体全部溶解,再续数分钟,取出盛有溶液的烧杯,静置冷却到室温。
2. 3.用玻璃棒伸入溶液内轻轻摩擦一下杯壁或搅动一下溶液或向溶液内投入一粒醋酸钠晶体作为“籽晶”,顿时溶液内会析出针状结晶,并迅速遍及整个烧杯部,好象结成了“冰块”。
1先把一瓶矿泉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层,放两个小时,取出,水仍然是液体。
2紧接着拿着瓶子在桌子上用力一敲,整瓶水由透明变半透明。
3然后再将冰块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水杯。
4最后打开刚才的矿泉水瓶,将水慢慢倒到冰上面,水流出来的瞬间就结冰了,到我们新疆来看,滴水成冰,在瓶子里面装上一瓶开开的水,在阿勒泰地区零下四十多度的地方,把水洒上天空,这才是滴水成冰。
1. 1.准备和操作:在250毫升烧杯中放入醋酸钠晶体(NaAc·3H2O)60克并注入蒸馏水40毫升
2.接下来,在水浴上加热至晶体全部溶解,再续数分钟,取出盛有溶液的烧杯,静置冷却到室温。
2. 3.用玻璃棒伸入溶液内轻轻摩擦一下杯壁或搅动一下溶液或向溶液内投入一粒醋酸钠晶体作为“籽晶”,顿时溶液内会析出针状结晶,并迅速遍及整个烧杯部,好象结成了“冰块
步骤是以1:1.3的比例将水和乙酸钠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入热水中,保持水温为60度(可适当提高),用搅拌棒把烧杯中的晶体溶解(60度时溶解度为130g /100gH2O)。以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另一干净玻璃杯中,盖住盖子,防止有杂质落入溶液中,再小心放入冰箱或至于阴凉处,将溶液温度恢复到常温。
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当往溶液中加入一小块溶质晶体,即能引起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结晶。
一般固态下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其稳定过饱和溶液容易生成,如硝酸铜、硝酸锶、硫代硫酸钠、乙酸钠(醋酸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