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见的成语有关的人,图穷匕见成语有关的人物

tamoadmin 成语成句 2024-10-15 9 0

图穷匕见这一成语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图穷匕见的主人公是荆轲

图穷匕见(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也记录有同样的故事。

《战国策·燕策三》载:战国时,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行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到了秦王座前,慢慢把地图展开,最后露出匕首。后人就用“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终于露出了真相或来意(穷:尽;见:同“现”,显露)。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图穷匕首见”。

图穷匕见的成语有关的人,图穷匕见成语有关的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讲的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叫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战国时期,荆轲奉太子丹的命令去刺杀秦王。荆轲以献地图为名,将匕首藏于地图中,待秦王扯看地图将到头时,荆轲抓起露出来的匕首刺向秦王。

“图穷匕首见”一般多作贬义词,荆轲到底是正义的化身,还是恶魔?

“图穷匕见”这一成语现多半用于贬义词。表示到最后露出了人或事物本来的面目,真实目的。源自于荆轲刺秦王,但是荆轲他不能说是正义的化身也不能说是恶魔。

当时燕国太子为了不被强大的秦国侵占,派出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知道没办法把兵器带上大殿,为了获取秦王的信任,荆轲准备了燕国最富饶的土地的地图以及樊於期的人头说要献给秦王。他将一把锋利的匕首藏进地图里,在给秦王看地图时,展开地图的最后部分,抽出匕首就刺向秦王,被秦王躲开了,荆轲也被大殿里的士兵当场围杀至死。

图穷匕见的成语有关的人,图穷匕见成语有关的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荆轲是一位爱国志士,为了国家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但是我觉得他爱国,他忠义,却不代表就是正义。“正义之身”本就没办法轻易下定论,因为他是为了他的国家,而秦王也是为了他的国家,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爱国的。只是荆轲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或者说低估了秦王,亦或者他本来就没想过能成功,只是报着侥幸心理。

而另一个角度上,秦王四方征战,吞并他国,导致硝烟四起,更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荆轲来刺杀他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想杀秦王的人太多了。然而史传当时应该是作为助手的秦舞阳来刺杀,但是秦舞阳在捧着樊於期的人头进大殿时却太过慌张,被士兵警惕,没办法就只能荆轲临时想办法刺杀秦王。秦王当时的名声太过于威慑,荆轲也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内心也有些慌乱,在这种状态下结局肯定是失败的。

只是站的角度不一样。秦国正在四处征战要一统天下,而燕国也是为了自保要杀秦王。他们觉得杀了秦王,就可以回到七国争霸的局面,甚至觉得还可以瓜分秦国土地。然后另一方面来说,天下格局四分五裂,统一是早晚的事,秦王只是在做一个统一,没有他还会有其他人出现。

图穷匕见的成语有关的人,图穷匕见成语有关的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图穷必现,之所以用在不好的方面,主要这个词语就表示有些人接近你别有目的,最后露出了真正的面目。

2.对于历史***如果我们用一种看***剧的角度,来评价对错是非,这是很错误的历史视角。

3.荆轲作为燕王的使者,秦王作为想一统六国的大王,双方互相都想灭掉彼此,无可厚非。

4.对于历史***,我们就事论事就好。通过这个事情,对当时对现在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个人物我们学会了什么。明白这些,才能历史的真谛。

5.总之,历史人物很难用好坏来评价,只可用是非功过来划分。

如果站在人伦道德的立场上,荆轲要剥夺他人的性命虽不至于是恶魔,但也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但如果站在自身处境的立场上,为了自身或一个群体的安全前途上着想,荆轲又肯定是正义的化身。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都是要被尊重的。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借口都不能轻易地剥夺他人的性命。

秦王赢政,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野心,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造成了生灵涂炭、民怨载道。

人民被野蛮地杀戮,秦王赢政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也使六国的人民对他恨之入骨。

为了阻止秦军的进攻,保卫自己的国家不被侵犯覆灭。燕国太子丹,选派侠士荆轲去刺杀秦王赢政。

这种行为,用今天的人伦道德的观点看。是以暴制暴的行为,是不提倡的。

纵然秦王赢政罪不可赦,但他自身作为一个个体,也是有生命权的。也不应提倡用刺杀他的方式,去结束他的生命。

并且以暴制暴只能带来更大的暴力,人民反而会遭到更大的杀戮。最终也会得不偿失。

作为将要被***的人民,有理由用各种方法去保卫自已的生命。

如果在正面战场上,不能阻止秦军的进攻。就会考虑,各国互助联合抗击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