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拼音:fēi yáng bá hù)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隋唐·李***等《北史·齐高祖纪》。
“飞扬跋扈”的原义是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原指意气举动洒脱,不受常轨约束,后多形容态度蛮横放肆,放纵霸道不遵循法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飞扬跋扈的意思是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示例】:痛饮狂歌空度日,~为谁雄?
出处:《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飞扬跋扈,出自《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侯景原是北魏时的定州刺史。高欢篡权北魏***后,他又依附高欢,任大丞相府长史,仍兼定州刺史。他依仗手下十万精兵,统治河南十三州达十四年之久。
高欢死后,高澄执政,要剥夺侯景的兵权。侯景便又率自己的部队归降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坐镇寿阳。
但不久侯景又发动叛乱,攻陷了梁都建康,改国号为汉。
在建康,侯景想出种种残酷的***方法,以期巩固他的统治。每逢出兵作战,他总嘱咐领兵的将领将攻破的城池中的无辜百姓杀光,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厉害。他还禁止两人以上交谈,如有人违犯,株连九族。他建立了一个大舂碓,把对他不满的人都投入碓内捣死。他还施行其他各种残忍的***方法,迫老百姓就范,借此扩大他的威势。侯景骄横放肆,目中无人。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于是百姓们都支持萧衍的第七个儿子湘东王箫绎起兵反抗,最终击败了侯景。侯景在逃跑途中被杀,结束了他飞扬跋扈的一生。
后来,“飞扬跋扈”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和行为非常专制残暴,逾越常规,叫人难以忍受。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定州刺史投靠高欢,高欢死后,他又率兵归降南朝梁武帝萧衍。不***动了叛乱,攻陷梁都建康,改国号汉。
他每次出兵作战均要屠城,下令不许两人以上交谈,搞得民怨沸腾。
湘东王萧绎出兵击败侯景,杀了这个飞扬跋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