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自一位特级教师。好像是这位特级教师在一次教师界的同行交流活动中说的。它是说给老师听的。它的本意是对学生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因材施教。
可惜的是,本来正确的话,被很多人用在错误的地方。比如有的家长拿来去怼老师。把孩子学习不好的责任推给老师能力差。
而提问者的问题,显然是来自一句话的变种。只能说是一句屁话。要是辅导能有这么大作用,***都是爱因斯坦了。你见过死活不开窍的学生吗?
狭义上讲,这话不能认同。在熟练就能做好的领域,是可以辅导出成绩的。而有些领域是要天赋的,比如奥数、再比如艺术类等等,孩子没那天赋辅导很快就到天花板,无论怎么辅导也学不好。
广义上讲,这话是有道理的。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尝试各个领域,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劣势。在劣势方面通过辅导,补补短板,接近孩子天花板以后不再强求。在优势方面通过辅导探索更多可能,接近家长的天花板以后也不强求自己,把孩子交给更专业的老师。家长能如此达观,这话就该认同。
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孩子学习好不好,既与先天智力有关,也与后天环境和养成的学习习惯有关,与家长的辅导关系不大。原因是: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具备辅导孩子的知识。辅导孩子的前提是家长要具有超出孩子的知识,而事实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过去有许多家长几乎都没有上过学,但他们培养的孩子照常能考上985、211大学,这是家长辅导的结果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些城市里,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培养的孩子考不上大学的也比比皆是。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能力辅导自家孩子。有的家长虽然上过几年学,然而文凭并不高,小学时期可以辅导孩子学业,但是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知识难度加大,有些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因此,要想孩子学习好,不能把希望寄托于让家长辅导孩子学业上。教育是有明确分工的,从大的方面说,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教育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和制约,对孩子的成才而言,缺一不可。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良好家风、家训的培育,培养孩子具有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过硬的心理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优秀品质,智力方面没有多大问题,将来成才的可能性就大。这就是许多不识字的农村家长也能教育出优秀孩子的原因。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他也来农村家庭,父母也不识字,在一次***访中,他说:“母亲从小就让我学会两样东西,一是勤劳勇敢,二是乐于助人”。
至于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是把这一任务交给学校和老师吧,这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家长要与孩子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信任教师,依靠教师,既使你拥有很高的学历,也不可对孩子的教师指手画脚。孩子在思想、习惯、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要经常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曾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的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不防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顺手还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师,帮助老师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实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对以上回答满意,请点“赞”!有不同意见,可以“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我很不认同这个观点!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当老师的人提出来的。
老师,天生就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并不是用来干点别的。你当上了老师,就有一个天大的责任,就是好好的教育孩子,给孩子传授知识。现在倒好,一些老师在上课时教一半留一半,留下的一半等着“干私活”。这样干,一是违了师德,眛了良心;二是诿了责任,光拿钱不干活。
父母,没有辅导孩子的责任。现在的老师,美其名曰让家长对学生的作业签字,其实就是把批改作业的责任推给了父母。还有些老师把批改作业的任务推给了班里学习好点的学生。请问老师,如果批改作业、辅导孩子的任务都让家长们来干,学校要老师何用?
老师啊,过去我们的父辈们都没知识,少读书,当然批改不了作业,甚至签不了名,当然也辅导不了孩子,可我们照样把书也读得好好的,是过去的老师厉害吗?何况,现在的老师待遇还挺高的呢!
题主,你提出这个问题,不怕寒了父母们的心吗,不怕天下的老师都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吗?
不认同,家长不是老师,家长的文化程度有高有低,不可能整齐划一的对知识讲解的完完全全,家长只能是陪伴,***,要想完全看家长辅导那孩子们都不用去学校了,直接在家学习就可以了!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和年羹尧是胤禛夺嫡的两大关键人物,邬思道在王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羹尧则被放了外任,成为胤禛的左膀右臂。
但这两个人能力太强了,强到让胤禛也不得不有所担忧,生怕他们串通一气,有所图谋。而他们之所以有可能勾结起来,其纽带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
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也是胤禛潜邸的奴才,胤禛请来邬思道,把年秋月派去专门伺候,二人日久生情,虽然没有挑明,但眉来眼去,俨然一对老少夫妻。
胤禛本可以顺势成全二人,拴住邬思道,但问题是,年羹尧能力卓著,但忠诚度不高,升任四川提督后野心渐露,竟然主动跑到八爷胤禩府上去谢恩,显然是想搭上八爷这层关系,以便在夺嫡之争中多条选择多条路。如果邬思道与年秋月结合,那么邬思道和年羹尧就是亲戚了,一个运筹帷幄,一个手握重兵,二人一旦一拍即合,投靠八爷,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胤禛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既可以打敲打二人,又可以笼络二人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康熙率诸皇子到热河***,***前没收了蒙古王公进献给太子胤礽的金如意,***时又拿出来,宣布当成此次***活动的赏物。诸皇子摩拳擦掌,想要拔得头筹,结果却被胤禛的儿子弘历抢了风头,几句马屁拍得康熙那是哈哈大笑,拿走了金如意。
胤禛十分高兴,高兴之余他决定借此事敲打笼络邬思道和年羹尧。
于是,胤禛决定给年秋月一家抬旗,理由是秋月伺候邬思道伺候得好,邬思道这才教出了大放异彩的小弘历。给年秋月抬旗,就是对邬思道的认可,从而笼络了邬思道。但是,年秋月被抬了旗,也就成了旗人,旗人和***之间无法通婚,这也断绝了邬思道和年秋月在一起的可能性。
而年秋月被抬了旗,也就意味着年羹尧也被抬了旗,年羹尧成了旗人,在大清朝他不再是奴才,而是一跃成为统治阶层,这也相当于拉拢了年羹尧,但同时也在提醒他,主子的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做奴才的只要忠诚,便可加官进爵,如果企图背叛,等待着他的将会是身败名裂。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胤禛抬旗,剑指员工。
《雍正王朝》中,君臣、主仆关系与现在的雇佣关系异曲同工,员工(仆臣)过于强大,老板(皇帝)会给予敲打,并平衡各派系的势力。抬旗是胤禛的一个“小”动作,却牵扯到文臣武将。
年羹尧是雍正潜邸的旧人,进士出生,仕途却走的是军事路线。起初,他在江南任职,仅仅只是杭州将军手底下的一个参将。这个职位对普通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对于像年羹尧这种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肯定有点憋屈。再看看同榜进士张廷玉,当年也是一起入翰林院的老同学,人家都是上书房大臣了,年羹尧就更加渴望出人头地了。但是,江南是八爷党的地盘,他一个四爷的嫡系,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在胤禛下江南筹款时,年羹尧终于逮住机会,经过一番运作,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到了京城,他又凭借在追比户部欠款时的出色发挥,成功晋级四川提督。
但也是这时开始,年羹尧变得不安分起来,他居然明目张胆地跑到八爷府上去搞公关。以胤禛安插在京城情报网的强大功能,不可能对此没有察觉。
四川是年家常年经营的地盘,年羹尧他爸就曾在此任职,家族势力庞大。年羹尧到四川执掌军权,基本上就是土皇帝,凭借有利的地形优势,外面也很难弄清其真实意图。所以,胤禛有很强的牵制年羹尧的需求。
至于邬思道,原本是一个刑余人员,在胤禛的关注下,得以入四爷潜邸,负责出谋划策。在谋划“追缴户部欠款”和“刑部冤案”的行动方针时,邬思道的才能已经得到证明,同时也让胤禛看到其厉害的一面。
因此,对于年羹尧与邬思道,胤禛想要夺嫡,离不开他们的支持,这就需要拉拢。但要让他们安分守己,要需要时不时对其敲打。
热河***时,弘历的“彩虹屁”放得好。康熙一高兴,赏赐了代表储位的玉如意。胤禛心里清楚,这是名师出高徒的结果,弘历的话术都是拜邬思道所赐。秋月是伺候邬思道的丫头,胤禛给她抬旗,可谓“一石三鸟”之计。
一、邬思道是儒家士大夫,不好用物质去笼络,奖励他身边的丫头,是给他存在感与荣誉感。此举,可以让邬思道觉得,你在我胤禛心中有很重的分量,我连你身边的佣人都惦记着呢。
#原创#
老八诱审肖国兴,肖国兴被押往盛京。图里琛回来跟康熙汇报说,图里琛叫了一路屈,说八爷告诉他,皇上只要他说出太子之事就既往不咎。康熙骂老八:其心可诛,其心可诛!不过这时候老八还蒙在鼓里,准备在热河秋猎时,趁热打铁,进一步博康熙好感!
胤礽迟早被废,大家都清楚康熙心里在考量新太子人选,不仅老八蠢蠢欲动,邬先生也在帮胤禛紧锣密鼓地准备。射猎胤禛可不是他那些兄弟们的对手,正好借着伤寒刚好,不用上阵。那就在皇孙身上做些功课吧!
邬先生就给弘时、弘历讲曹操带儿子们射猎的事情。讲完后问弘时:曹丕看到一头母鹿没有射杀,曹操为什么表扬他?弘时抓耳挠腮,半天答不出。
邬先生转头让弘历说,弘历沉着应答:曹丕说时当春天,是万物繁衍,那母鹿刚生下一头小鹿,母鹿死了小鹿也要饿死!
邬先生点头:那么你们这次随皇爷爷到这儿来射猎,是不是也要学曹丕呢?
弘历:先生,我觉得这次射猎和曹操那次射猎有点不同!
邬先生问:哪儿不同啊!
弘历:书上说曹操带领儿子们射猎是在春天,而皇爷爷带我们去射猎是在秋天。春天正是万物繁衍的时候,而秋天是万物肃杀的时候。
邬先生继续开导弘历:读书是为了明理,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理字,把'理'想清楚了,做起事来就有了主张,也就不会偏到哪儿,可是又不能守死理,道理又不是一成不变,是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已,因人而异。
故事发生的背景
这把如意本来是康熙热河***时,大臣献给太子胤礽的。但此时康熙对太子十分失望,"肖国兴一案"是大清建朝以来最骇人听闻的冤案,并牵扯到了太子,康熙十分震怒,决心废除太子之位。故谎称太子生病,代为收之,并让老八胤禩代替太子设宴款待重大臣,老八此时洋洋得意,好不风光,所有人都认为八王爷胤禩就是下一任太子,包括老四胤禛(雍正)。
胤禛的后悔
老四胤禛此时是五味杂陈,心里直后悔。当初听从邬思道建议,推去"肖国兴一案"的主审一职,原因在于***都知道肖国兴是太子的人,谁彻查此案,都会背上废除太子的罪名,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为此胤禛享受了一把"冰火两重天",一夜之间硬生生使自己感染伤寒,需卧床一个月,老八胤禩这才当了主审,最后并受到康熙的赏赐。胤禛怎能不后悔,这功劳本来是自己的!
姜还是老的辣
当八王爷代替太子宴请重臣的时候,康熙也没闲着。图里琛回来了,奉旨把肖国兴单独看管起来,并带回来一个消息:八王爷***借康熙口谕,并诱使肖国兴举报太子!康熙听完怒不可解,连说"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可以想象康熙此时对老八的心情。老八万万没想到,康熙会命图里琛提审肖国兴,此时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估计还不如即将被废除的太子!
康熙把如意作为***的奖励,太子听到这个决定的时,脸色十分难看,又无可奈何。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老十三***数目最多,老八猎了十一只,全部是活的!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如意应该赏赐给八王爷胤禩,说其有一颗仁爱之心,康熙估计此时对老八是厌恶到了极点,虚伪至极,对自己的兄弟如此狠毒,怎会不明白他此时的用心,大臣的话权当没听到,直接忽略。
机会是争取过来的
邬思道刚刚给弘历授完课,内容就是大清***。弘历很快学以致用,当即反驳,讲的头头是道,正中康熙下怀,并盛赞康熙是大清第一巴图鲁。康熙听完哈哈大笑,随即就把如意赏赐给了弘历。胤禛此时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知道弘历的这番言论都是邬思道所授,倍感欣慰。回到住处,见到邬思道和秋月,当即表示要重赏秋月,还要给她全家抬旗,从此不再世世代代为奴。秋月一开始不解,老十三胤祥道出了其中的原由"你把邬先生照顾好,就是最大的功劳"!
结语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邬思道这个人物是虚构的,邬思道在《雍正王朝》中,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用一个虚构的人物来迎合剧情的发展需要,进一步道出"九子夺嫡"的惨烈,稍有不慎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