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是热衷科举,为做官奋斗的儒生形象;如周进,范进等。
第二类是做了官的官绅形象;如王惠,汤知县等。
第三类是表面上不愿参加科举,不愿做官的***名士形象;如娄三、娄四公子等。
范进同学朴素、老实、厚道、勤奋、坚毅,在现实当中,我们实在找不出可以挖苦范进的理由。
为什么我们还要讽刺他呢?我们可以从文学角度、作者角度和人性角度三个方面分析。
首先说文学作品。
一、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写给自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诗经》和大量的唐诗宋词。明清***的出现,文学想社会底层下沉。文学创作开始越来越关注读者。比如话本,总要引人入胜才行,观众喜欢什么,就要提供什么。这一点类似今天的网络平台,选裁和表达方式都要根据读者来变化了。《范进中举》是《老残游记》的一个章节,作者刘鹗就是当年的“网红”,这部网红***当年就是连载赚钱用来资助他的好朋友连梦青的,因此刘鹗更关注读者需求。
二、文学本身就是要感染读者。越是好作品越有较强的感染力,也许叫“忽悠”,读着读着就会落入作者的思维圈子。虽然范进是个好同志,但是让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他可笑了。
其次,作者角度。
一、作者本人的际遇影响他对范进的认知。刘鹗学识渊博,但是也曾遭遇科举不顺、经商不顺等变故,因此描写范进多少带有自嘲的味道。
二、刘鹗儒学思想属于“太谷学派”,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学派思想使得刘鹗对于科举有自己的认识。
第三,人性角度分析。
悲剧更容易打动人、感染人,引起读者共鸣。讽刺类***也常常有五十步笑百步的现象。也许生活还不如范进,但是看到(听到)范进的际遇,倒觉得范进可笑。普通读者很少再回过头来反思、对比。
在当下社会,范进中举似乎已经作为书呆子的代名词和科举制度害人的典范。但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思考,范进又是一个努力奋进的普通人,不过被官本位思想毒害太深,本质还是很可怜的。
传统社会流动方式单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范进并非不谙世故,在考中举人之后,也知道四处打点,拜访同年,贿赂上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是儒家文化骨子里等级特色。
范进出身贫寒,中了举人,特别高兴,举止癫狂,但你以为他真的疯了吗?其实没有。吴敬梓运用了非常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范进追逐功名从而喜极而疯的形象。同时,范进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对比强烈,深刻揭示了世态炎凉。
在乡村社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范进中举前,虚伪无用,软弱卑微,情感脆弱,甚至遭到了村民的鄙视和毒打,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
一进龙门,身价十倍。范进中举后,母亲去世,丁母三年,参加京城的会试,夺得进士功名。行走朝廷部属衙门,又考选御史。前后地位的变化,范进已经很精明了,不久之后被钦点为山东学道,执掌一方教育事业,前途无量。
下层知识分子范进,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看起来是被封建文化戕害的悲剧,34年的忍辱偷生,扭曲了人格,实际上也是极为现实的世态人情。
范进获得了官位之后,性格大变,一改唯唯诺诺,做事情老谋深算,讲话伶牙俐齿,官场应酬挥洒自如,已经回不到那个点头哈腰,半晌放不出个屁来的从前。猪油都吃不上几回的范进,中举之后在知县家里做客:
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的行为没有错。
范进作为一个读书人,儒家统治灌输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把考取功名作为毕生追求,在“八股文”考试的模式下,屡考不中,最后在自已的努力十运气下,终于考中,理想得以实现,自己也未想到能考中,一至于疯掉,这是精神得以***的结果,实属正常。
***如,范进这次又未考中呢?请老师们思考情况。
范进是一位老实人,他平时只有读书,没有吃喝嫖赌的行为,周围人为何要讽刺他?难道范进吃过他们家的饭?化过借过他们家的钱?
相反,范进考中后,周围人的"狗眼看人低"的势利行为才是受人讥笑的内容。
这就是现实,古有,今更有!
谢谢!请老师赐教。
阿Q有什么错?孔乙己有什么错?祥林嫂有什么错?
那时,天下读书人都是范进,都想一朝成名天下知。都想凭借努力和学问获得其他人的尊重,并因此改善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阶层。从此后就是“老爷”了,可以使唤下人。这样的改变也不得不让更多下层人拼尽一生去争取。
范进是有些极端得了,他是万千读书人的代表。就像孔乙己一样,是穷酸书生的代表。说是讽刺范进,更是对社会现状的讽刺和科举制度。
孔乙己蘸着酒写回字很经典,也更传神。范进中举之后疯掉也是一个经典,是极端的例子。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是吴敬梓为我们表现出的“惊人”的地方。不就是中个举人吗,竟然疯掉了。就像现在,一个人买***中五百万不是新闻,中五百万之后,人激动的疯了,那就是新闻了。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时间把人物形象立起来了。
有没有人中举之后疯掉的?应该有,但肯定不多,这是一种夸张的方式而已。
读了一辈子书,考了一辈子试,终于中了举人心理竟然承受不住,说明范进还是不具备做“举人”的能力的,有志无才,有才无能。而人又疯掉了,更是极尽讽刺。
但细品一下,这样的人是多么可怜,在底层受尽屈辱,只为能得到一点点阳光和尊严。这是万千底层社会人的写照。让人不禁伤感。
不是讽刺范进,而是讽刺整个荒诞的社会,和对科举制度的奚落;
不是讽刺范进,而是讽刺愈加固化的阶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