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的说,雅,就是装,端着。俗,就是不装,随意。
自以为雅的人,不是真的雅。
真雅得自然流露,不刻意,自己甚至不觉得自己雅,但別人能轻易的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感觉出来。
那种非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怎么都要跟人辩个输赢,把自己往高雅里归类的,都是端着高雅,实际落了俗套。
真正高雅的人,看了我开头一句话,只会淡然笑笑,不会生气,可能还觉得挺有道理的。
俗的话,世界上基本都是俗人,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而已。
俗人很简单,他什么都能接受,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粗鄙的,还是雅致的。
尽管可能什么都不懂,但都无所谓,就图个乐呵。
往深了说没意义,俗人没那么复杂,反正挺包容的。
能不能兼容,那就不好说了。
雅,文雅,指美好大方。
俗,风俗,指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旧时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作"雅人",把没有文化的人称作"俗人"。
雅俗共赏:文化水平高的人和低的人都能欣赏。
"雅"和"俗"不俱兼得属性,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关系。
“雅”和“俗”其实是一组相对的概念。过犹不及,没必要过分追寻一个舍弃另一个。就像冯小刚的电影《私人订制》里,李成儒饰演的艺术家竟然“雅”过敏,虽然夸张,但是也反映了一种过分追求的社会现象。
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在这个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无论雅俗都有它的市场,自主选择就好。
古代对雅俗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说法。其实雅与俗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接受群体不同罢了。
还记得关于苏轼和柳永的风格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说有一个人说苏轼的风格适合山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伴奏,唱“大江东去”的豪迈,这听起来似乎高大上。而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少女,拿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正应了那句深入民间的“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所以说,“雅”和“俗”从广泛意义上说可以共存,而对一个人来说,或许未必能同时欣赏两种风格。
“雅”并不是指站在格调的至高点,“俗”也并非是格调的最低谷。
反而它们都与格调没有丝毫关联,我以为这只是许久以来人们对雅俗的错用造成的错觉。
雅和俗并不是同义词,也不是反义词,故可兼得。
它们与文化程度有关系吗?没有!不能说高人名士欣赏雅,乡里白丁欣赏俗。
它们与艺术种类有关系吗?没有!不能说抚琴鼓瑟就是雅,渔曲山歌就是俗。
它们与普及程度有关系吗?没有!不能说欧拉公式就是雅,1+2=3就是俗。
它们与内涵有关系吗?没有!雅致肯定有内涵,但若没有内涵,便肯定也称不上俗。
我对“雅”的理解:雅之万物,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我对“俗”的理解:俗之万物,一言以蔽之:奇、巧、怪、趣。
什么是雅?《雅》是较高文化,通行比较标准规范行为。
雅量宏大,容纳多种解答、、、、。
室雅何须大?室雅书香,明窗净几,一瓯茶,一部法帖,几幅画。
咏诗作赋,读书如溪,一囊琴,吟风弄月赏花,霜前访菊,雪后寻梅、、
什么是俗?《俗》亦大众化,文化层次较低,普遍流行定型语句,简练而形象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俗话。
雅俗可否兼得?请君看十六《何》问答。你可知天下?
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人无妇,何人无夫,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雄无䧳,何䧳无雄,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何为不足,何为有余,何城无市,何人无名?
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坭牛无犊,木马无驹,孤雄无雌,孤䧳无雄,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人无字!
真想不到一个村童,竞能对答如流。
要知道出题的可是被世人尊为(圣人)的孔子。
风俗、俗气、俗称、俗话、俗语、俗不可耐、俗套、俗世奇人、俗名、俗话说、伤风败俗、雅俗共赏、雅俗之别、大俗大雅、移风易俗、因袭成俗、约定俗成、风俗习惯、庸俗媚俗、不落俗套、恶俗、旧俗、粗俗、民俗、惊世骇俗、愤世嫉俗、陋俗、还俗、习俗、风俗人情、风俗画、凡夫俗子、土俗、俗不俗、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