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得过且过,勉强的活下去。比喻贪图眼前的存活,缺乏远见贪生怕死。
一、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戴凭传》:“后复引见,凭谢曰:‘臣无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偷生苟活,诚惭圣朝。”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苟且偷生”。
二、成语故事
戴凭是汝南郡人,十六岁那年,郡里举行明经考试,征试博士,戴凭成绩优异,被朝廷任命为郎中。[2]
朝会时,公卿大臣们都坐在席位上,只有戴凭站在那里,光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站着?戴凭回答说:“所有的博士解说经义都不如臣,地位却都比臣高,所以臣无法就席。”光武帝下令戴凭上殿,让众儒者向他提问,结果所有的问题都没有难倒他。光武帝非常高兴,提拔戴凭做了侍中,并多次召见他,询问自己治理国家的得失。[2]
一次,光武帝问戴凭:“作为侍中应当帮助治理国家,不能有所隐满。”戴凭回答说:“陛下过于严厉。”光武帝问:“我在哪方面过于严厉了?”戴凭说:“以前太尉幕僚蒋遵,为人清廉忠孝,学问通今博古,只因向陛下直言己见,就遭禁固,终身不能做官,所以人们认为陛下过于严厉。”[2]
光武帝听了生气地说:“你们这些汝南人想结成朋党吗?”戴凭没有再说话,出来后直接来到廷尉的官衡,让廷将自己关在狱中。光武帝知道后,下诏书将戴凭赦免,又召见了他。戴凭见到光武帝后,谢罪说:“臣没有做到正直敢谏,还有不合情理的言论;不能以死劝谏,而是苟且偷生,实在渐愧。”光武帝觉得戴凭讲得在理,就下令解除对蒋遵的禁固,提拔戴凭为中郎将。
三、成语寓意
苟且偷生:
偷生:将就着勉强活下去。得过且过,只求勉强生存下去。
拼音:gǒu qiě tōu shēng
出处:
宋·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例句
革命烈士们宁愿英勇牺牲也绝不苟且偷生 。
近义:
因循苟且
赧颜苟活
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 释 舍生:舍弃生命。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出 处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 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晋书·梁王彤传》:“而临大节,无不可夺之志;当危事,不能~。” 近义词 以身报国、舍身求法 反义词 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舍生取义的原文注音版是 "shě shēng qǔ yì"。其中,“舍生”指的是为了某种伟大的目标或原则而不惜生命;“取义”表示追求正义和道义。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正义和道义而不顾个人安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强调了个人勇气和牺牲精神的重要性。
苟且偷生是指在困难和压力下仅仅维持生存,没有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其原因是可能缺乏***和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或者是被不安全感和忧虑所驱使。
苟且偷生是一种生存态度,人们可能选择这种方式来应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苟且偷生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应该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追求更丰富和有意义的生活。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更好的帮助和***,让人们可以从苟且偷生中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