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日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追日故事:
夸父与太阳赛跑,快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夸父口渴想喝水,赶到黄河,喝干了黄河水;赶到渭水,喝干了渭水,还是不解渴,就向北前往大湖找水。还没到大湖,就渴死在半路上,丢弃下的拐杖,化成了树林。
1.
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
不自量力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
谢谢恩师的邀请!
百善孝为先,子不孝父之过。
百恶淫为首,君子爰财取子有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有师焉,无奸不商,
无话不说,头上三尺有神灵,
人在作天在看,行不义必自毙,
有其因必有其果,脚上泡是自己走的,老账新算,朗朗虔坤,新官上任三把火,人琢有祸,天着有雨……等。
民间谚语是古人实践总结的智慧结晶,像二十四节气用在农事上就是气象学,坐标皖北平原我就说几个农事谚语:春打六九头五九尾,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犁好粑好,光长庄稼不长草。蛤蟆打哇哇,四十八天吃粑粑,立夏三尺火,夏至火连天。夏至耩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立了秋挂锄钩,马蒲扇子河来丢。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岁月不饶人节气不饶天,交了十月节,下雨就下雪。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小寒大寒又是一年,在谚语里瞬间领略四季。
四川民间谚语: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铁。
舌头虽软终身在,牙齿虽硬早早缺。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米饭好吃田难种,馍馍好吃磨难推。
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
当缩头时且缩头,世上从来多乌龟。
欺人不是是,让人不是非。
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
头天当神,二天当人,三天当鬼,四天就掐你下水。
民谚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幽默新颖,与时俱进,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喜闻乐见。据我听说记忆的有:
1、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2、干部不怕苦,群众如猛虎。
3、土地是脊梁,人民是爹娘。
4、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
5、钱财虽珍贵,情义值千金。
6、千金买屋,万金买邻。
7、一人文明一点红,大家文明树新风。
8、家无信不和,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世无信不安。
9、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
我们这有这样的谚语: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整及时。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大雨不久就来到。
春争日,夏争时,秋收双忙打粮食。
陈草余粮,过日子不忙。
家有勤老婆,不用驴拉磨。
汉在外挣两扇门,妻在家丟一扇窗,日子不久就泡汤。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十个心眼用七个,留下三个给子孙。
装痴买傻,烦事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