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武安侯刘邦
刘邦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后,命四面所有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项羽误以为江东也已被刘邦收服了,觉得无力再图霸天下了。项羽的雄心壮志在战役中也被打击的十分低落,再受到四面楚歌这一击,信心无存,心灰意冷。逃到乌江边,对面江东就是自已的家乡。自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遂提剑自刎。
楚霸王项羽
张良是这一妙计的策划者。
他劝说刘邦命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布置层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然后再让将士们都唱起楚地的民歌,迷惑项羽,使之判断错误、丧失斗志。最后自取灭亡。
“初汉三杰”之一,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四面楚歌之计非常精妙,它精准地击中了项羽的要害。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千古真理。项羽为人刚愎自用、自视过高、天纵英才。项氏一族为楚国的贵族,满门将才,他的父亲也是楚国的大将军。项羽从小受到严格的军事教育和贵族教育,而且其自身条件也非常好,传说他少年时期就已有千斤力气,非常勇猛,出身高贵。加上天资禀赋,让项羽注定高人一等,造就了他自负自大的性格。
想当年率八千子弟浩浩荡荡跨过乌江,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立誓要成就一番事业。到如今却节节败退、被围垓下。虽过江即可求生,但是当初夸下的海口怎么办呢?又如何面对江东的父老乡亲呢?这些都被张良算到了。
据史书考据,四面楚歌应该是刘邦旗下谋士张良出的计策,张良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聪明异常,他本是儒家出身,便是好学广泛,熟读诸子百家,自然也对兵书有所涉猎,在垓下之战时,张良深知项羽的性格缺点,他推测出项羽的最后希望在于,重返江东,图谋再起,于是他向刘邦进言,要攻心为上,让项羽不能逃回江东,自取灭亡对于自负自大的项羽来说,不是难事,于是,刘邦***纳了张良的计策,让围困项羽的军队唱起了楚国的民歌。
果然如张良所料,在听到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后,项羽以为江东已经被刘邦收服了,自知已经无力再图霸天下了,项羽的雄心壮志在战役中也被打击的十分低落,再受到四面楚歌这一击,信心无存,心灰意冷,逃到乌江,面对江东就是自已的家乡,更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提剑自刎,一代枭雄就这样被四面楚歌的攻心计打败了,所以说,信心对于一个人很重要,要打击一个人最有力的伤害,莫过于打击他的信心,张良是深知此道,而对于自负甚高的性格更是好用,项羽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的主意,《史记》里是没有说,只记载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四面楚歌”的计谋,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瓦解项王和他军队的士气的。但不得不说,这一计谋确实很好,因为刘邦知道,仅靠武力打败项羽,会付出很大代价,楚军的战斗力可不是吹的,项羽逃走最后剩28人的时候,突围斩杀汉军一百多,最后一算自己才死两个,这战斗力不可不说很惊人。来这么一次心理战,也算给楚军弄了个釜底抽薪,因为军心士气都没了,就没有上阵杀敌取胜的勇气和目标了,等待这支军队的,必然是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