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泽,[páo zé]
袍指古代外衣,泽指古代内衣。袍泽指军中的同事。
袍,长衣:~子。长~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
泽,汗衣;内衣 [undershirt; underclothes]
<书>军中的同事。
源于《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指兄弟,战友。亦作“袍襗”。战袍和衬衣。泽,通“襗”。《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郑玄 笺:“襗,亵衣,近污垢。”
孔颖达 疏:“襗是袍类,故《论语》注云:‘亵衣,袍襗也。’”
后遂称军队中同事为“袍泽”。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五镇长官,多旧日袍泽,藉此渊源,重申前次独立之默契,事无不可成者。”
赵朴初 《读朱德委员长泸州诗敬作》诗:“旧时袍泽同盟侣,化为蛮触争蜗涎。”
源于《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这首诗讲士兵出征的故事,歌颂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袍”和“泽”(通襗)都是古代的衣物名称。后来,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称。
示例:袍泽之谊|袍泽故旧
皂帽东辽共袍泽,青庐北俗跨瓶鞍。
出自清代曾广钧《次韵答董仙舟之城固令任 其一》
2.袍泽入魂梦,孤愤结磊磈。
出自明代张之洞《彭刚直公挽诗》
3.亮时袍泽人,此意岂相掉。
出自清代王拯 《拟古 其十》
4.敌忾深同袍泽谊,招舟广订弟兄侪。
出自清代沈光文《秋吟》
《次韵答董仙舟之城固令任 其一》曾广钧 〔清代〕
仙气遥临四扇关,鹤书千里报平安。
书成铅汞通三易,化学金银诏二难。
皂帽东辽共袍泽,青庐北俗跨瓶鞍。
秦中自古宜禾地,为秀双歧慰圣颜。
《怀归 其二十八》申佳允 〔明代〕
乱后修山墅,新丰易水南。
邢州烽燧逼,王屋树烟含。
故老存袍泽,乡风是织蚕。
索居何落寞,村市有丛谭。
旗袍、袍泽、袍子
“袍”,普通话读音为páo。“袍”的基本含义为中式长衣,如长袍;引申含义为衣服的前襟,如袍襟。
在日常使用中,“袍”也常做名词,表示战袍,如袍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