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本意是指秋天的水波。秋风下,水面泛起一阵阵涟漪,清澈、荡漾。后来主要是形容美女的眼睛或眼神儿,喻指蕴含着的深情。比如“眉如青山黛,眼是秋波横”。下面分别试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形容秋天的水波。 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唐.温庭筠 《苏武庙》诗:“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辛弃疾《菩萨蛮》词:“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宋.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许宣”。叶圣陶《倪焕之》:“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喻指蕴含着的深
情。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苏东坡“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欲语防飞梭”。典出《晋书·谢鲲传》,书中记载:“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说的是谢鲲家住建康,邻居姓高的人家有个女儿,长得很美。谢鲲去挑逗她。当时那女子正在织布,怒他无礼,随手抛出织布的梭子打他,把他的两颗门牙都打断了。“秋波”后来演化为“秋水”。比如“望穿秋水”。“秋水”目前发现最早的,当是唐代诗人李贺《唐儿歌》诗句:“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双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诗句的大意是:仪态庄重神气沉静,将来定能成栋梁,像用秋水剪成的一双眼珠,晶莹闪光。还有没有更早的呢?限于资料所限,无法查找考证。但在唐以后,“秋波”、“秋水”的说法就更多了。
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形容美女或者情人眼神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词“秋波”。比如说,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等。为什么这种眼神要用“秋波”来形容呢?待我慢慢道来。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秋波”一次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百步洪》一诗中,诗中写有:“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與欲语防飞梭。”这里的“幼與”指晋代的谢鲲。谢鲲曾挑逗邻居家的女子,被邻居家的女子投梭打掉两颗门牙。这两句诗描写了一位男子与恋人之间发生的一个很有趣的生活片段:想和自己的心上人说句话,却又没有看到佳人眼神中是否有接纳自己调侃的意思。故而欲语未语的时候,首先想到了谢鲲被飞梭击落门牙的故事,心有所忌又心有不甘,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彻底揭露。
那么为什么把情人的眼神比作“秋波”而不是“春波”或者“夏波”呢?因为情人之间往往以眼神传情,而传情的眼神又都是非常清澈、明亮的,因为它所传递的是爱慕的情感。在自然界中,秋天的水往往最清亮、明澈的,因为水中的微生物在春夏之际繁殖,活动较多,故春、夏的水不如秋天的水清澈。秋水的清澈正如情人之眼神清澈相似,所以“秋波”能较为准确的传递情感,让人欲罢不能。这种眼神又是羞涩的、隐晦的,所以又称之为“暗送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