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木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项羽尽管被围垓下,但仍有8000楚兵保护项王,他在山沟里扎下20里连营,粮草还殷实,刘邦一时间还奈何不了他。
张良出场了,这个鬼点子满身的哥们,向刘邦分析道:“楚兵跟随项羽征战多年,离乡日久。现在他们身陷重围,容易思念亲人,被困深山,已是走投无路。如能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定会军心涣散,不战而降。”
张良上场表演了:他派士兵上山砍来茅竹,选取粗竹子劈成竹片,再把竹片弯弯捆捆,扎成鸟形,上面糊上薄纸,做成纸鹞。又派人选取细竹做成哨子,绑在纸鹞上。(这就是风筝原型!)到了晚上,月明星稀,他命令士兵们把纸鹞分散到四面山岗上去等候,自己则登上山坡风口,坐在石头上,用箫吹起哀怨、低沉的楚地小调。附近楚兵听了,好不伤心。又叹息又落泪。这时,四面山岗上的汉军放飞纸鹞,飘荡在楚营上空,微风吹来,纸鹞上的哨子呜呜作响,鹤唳鸿哀,凄凄惨惨,所有楚军像得了瘟疫一样哭声惊天动地。有的议论道:“整天打仗,有家难归,大势已去,死保何用?”然后,很多士兵把盔甲一丢,兵器一扔,投了刘邦。
项羽还在帐中和虞姬喝着闷酒,虞姬心细,听到楚调,哭声,知道末日已到,把剑一举抹了脖子,霸王成了孤家寡人。第二天,项羽带800骑兵突了围,于乌江自刎。
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
四面楚歌,讲的是 秦末汉初,项羽和刘邦楚汉相争最后时期, 项羽的十万大军被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四十万大军包围于亥下。
楚汉双方经过数次激战,最终韩信用十面埋伏的计策 把楚霸王项羽紧紧包围于亥下。此时项羽兵力大量减少,粮草也所剩无机,并且孤立无援。
恰在此时,对面汉营里,传出四面楚歌,项羽属下士卒听到楚歌,全都以为自己的故乡楚地被刘邦拿下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父母,亲人现在是什么情况,自己却全然不知,于是军心大乱, 分分想要逃跑。
项羽本人也听到歌声,他慢慢的从床上起来,走出账外,看着外面皎洁的月光,听着这熟悉的楚歌,心中知道这是刘邦的宫心计,想要稳定军心但感觉为时已晚。
于是有返回账内,喝酒以酒解忧,待看见侧卧的虞姬更是浊酒悲歌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若奈何”此时此刻这位叱刹风云的人物,竞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册的虞姬,惨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对之“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唱完拔剑自刎,已断项羽后顾之忧。
项羽英雄陌路,带了800名骑兵突围,最终只剩下28人,他感到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最终乌江自刎,刘邦得以独览天下。
四面楚歌,形容人们在遭受各方面逼迫,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凡事陷入这种境地的人其命运往往都是很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