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说球,谈天 说地

tamoadmin 成语成句 2024-08-21 9 0

父母如何言传身教,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

培养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实属不易。

孩子是父母行走的脸面,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复印在孩子身上,家中除了说明书以外没有任何带字的只言片语,想要让孩子成为学霸是很难的事,书香门第难出浪子,***桌上难见学霸。

家长怎么样,孩子就会怎么样,家长润物细无声似的身体力行,才是孩子前进的力量和方向。想要孩子有礼貌,家长首先要讲文明,想要孩子爱读书,家长首先要阅读,想要孩子爱运动,家长首先要跑步。

谈天说地说球,谈天 说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一个家长回到家无所事事,不学无术,除了看电视,就是刷手机,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埋头苦学成为学霸,如果一个家长为人粗鲁,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讲脏话,,如果一个家长不思进取,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奋发有为,这样的孩子,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吗?除非文曲星降落凡间。

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境界,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结局。

虽然绝大多数人无法逃脱出身平凡的命运,但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你拥有梦想。不能因为自己普通就看不到身上的光,要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改变生活,带领一家人活的风生水起,热气腾腾。

谈天说地说球,谈天 说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家长虽然无法改变家世和天赋,但却让孩子的品格和操行不因卑微而蒙尘。家长有梦想,孩子就有力量,每个成绩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平凡但却不凡的父母。

让孩子拥有发现的自由

允许才能让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让好奇心带领孩子主动去感受世界的不同,创造机会鼓励探索,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

谈天说地说球,谈天 说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让孩子拥有安排时间的自由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首先是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在我们家里,如果没有书,我就会觉得非常不舒服。爱读书,藏书,营造读书的氛围是一个家庭尊重知识的表现,也能让孩子从小在书香的氛围中熏陶出从书中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让孩子生长在一个书香盈室的家庭里,父母还要让孩子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自己想孩子讲解一些神话或者演义故事和名人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只给孩子讲解一半,在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看书,自己去感受另一半故事的精彩。

在孩子爱上读书以后还要教孩子学会读书,首先是学会从书中认字,然后让孩子标注一些他们认为好的词语和语句。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看完书之后,自己给爸爸妈妈讲解书中的故事,并说出自己的心得和感受。等孩子上小学三四年级以后可以引导孩子动手写一些片段和自己的故事,体验创作的技法和谋篇布局。

不知道“科学”这个词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广泛应用的。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一谈到科学是一种敬仰的心理,科学无疑代表了一种进步。现在似乎无处不科学,难道说我们过去就不讲科学吗?

自西方教育之风吹进了中国,渐渐地很多人有个认识:西方教育是科学的,是先进的,反过来,就认为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是落后的。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在近些年大家的认识逐渐地变得公正些了。

就如平常,孩子们的学习,很多家长一方面羡慕西方的教育如何好,另一方面还死劲儿地追求分数,给孩子玩命加学习任务,给自己的行为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我们的应试教育不好。其实这只是家长自己的不思进取、懒惰而已。

实际上,真正了解了西方教育,就不会那么崇拜所谓的西方教育,西方教育的精华和我们传统的教育精华是相通的,如果家长能好好吸收运用我们传统教育的精华,也必定能把孩子教育的很优秀,西方教育和我们传统教育异曲同工。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经常看到家长训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其实这是很差劲儿的教育。

毕加索在上学前看父亲工作,他想要模仿父亲,忙碌之中的父亲给了他一支笔,开启了他的绘画启蒙。

老卡尔在《卡尔维特的教育》一说中说到:“培养优秀的孩子正是要从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我们不应该忽视任何一点哪怕看起来微乎其微的东西。”他也是这么做的,把自己出生时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儿子教育成了19世纪时德国有名的天才。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可是在孩子想读书的时候,却借口对成绩无益,而不给买、也不给借,这样的事情在二十多年前很常见,就在最近几年我还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不仅仅要支持孩子多阅读,最好还是能给孩子做个表率,比如在我们的晚饭后,把手机搁置一边,把电视关掉,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书,或者就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在旁边读书,这也是很好的熏陶,无形中也是一个表率。

我是一名高中生涯规划咨询师,还是一位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父亲。不少朋友聊到孩子的时候就会问到:张老师,你对于教育孩子是不是很有方法?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不过我很乐于与大家交流一些我的观点。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其实也是一句育儿宝典。三周岁左右是大脑发育的快速期,家长的一切行为孩子看在心里印在脑中。在孩子三岁之前,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陪伴他,甚至一度成为了好朋友。“三园”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动物园、植物园、公园,在陪伴的同时,让孩子更多的接触大自然。

七岁大部分孩子就是小学一年级了,而我也感受到了一丝失落感。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而我不再是他的那个好朋友。失落归失落,咱也得调整状态呀。

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我加入了今日头条直播大阵营。每天晚上八点直播讲课,那个时间原来是陪孩子散步与游戏的。于是“爸爸,你怎么每天都讲课啊?什么时候陪我玩啊?”成为了那一段时间最为纠结的话题。

好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明白了这是爸爸工作的一部分,并且他会与我道晚安提醒我早点休息。

身边也有这样的家长,幼儿班大班开始——幼小衔接、美术班、音乐课、跆拳道、英语课,只要时间允许就都报名了。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特长,部分是遗传的,部分是七岁之前挖掘出来的。我个人并不反对去报一些兴趣班,不过我认为孩子喜欢的学上1-2个就足够了。

小学的课程并不是太难,指导孩子学习也是每一个家长的必修课。我的建议是跟孩子一起学,而不是把他当成小学生来教学。把孩子遇到的问题,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开展探讨,会比直接告他答案要好很多。

三年级之前逐步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能开始学会分配时间***性安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