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田夺牛》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贪婪的农民为了夺取领近田地中的一头牛,***用了种种欺骗手段,最终得到了牛,但也失去了尊严和良心。造句时可以说:“他的行为就像《蹊田夺牛》中的那个农民,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欺骗、伤害其他人,却最终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和良心。”
通过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循道德和良心,不要为了一时的私欲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在《庄子》的故事中,一位农夫蹊田夺牛,却被贵族指责为盗牛。他耐心解释自己只是把关上大门的牛牵回家,而不是偷了别人的牛。在这个故事中,蹊田夺牛的行为被证明是合理的,而贵族的指责则是基于自己的偏见和无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太过武断地评判一个人的行为,要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有正确的法律观念,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他人的利益,更不能做出违法行为。
谢头条家的史先生叶兄邀请。包拯“蹊田夺牛”一事,出自欧阳修的《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原文如下:
这段话的大意是,又听说包拯曾经弹劾宋祁的过失,御史台的官员们也跟着极力支持,因此宋祁被免去三司使的职位。但此时由包拯继任三司使,就是类似“蹊田夺牛”的行为,瓜田李下,应该回避招惹嫌疑之事。
在这里,“蹊田夺牛”是指罪轻罚重,从中谋利。“蹊田夺牛”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一年》,说的是楚庄王的故事,原文如下:
当时,申叔时认为楚庄王因陈国夏征舒弑君一事讨伐是正义的,所以诸侯都跟从,但是趁机将陈国设置为楚国的一县,这是贪图其富有,这是不可取的行为,正如人们所说的“牵牛践踏别人的田地,就把他的牛夺过来”,处罚过重,且有贪利的嫌疑。
楚庄王听从了申叔时的话,重新封立陈国,《春秋》因此表扬楚庄王说“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欧阳修此次上书宋仁宗,认为包拯代理三司使的职位是不妥的,文中用“蹊田夺牛”的典故,其实也是希望:
1、“伏望陛下别选材臣为三司使,而处拯他职,置之京师,使拯得避嫌疑之迹,以解天下之惑,而全拯之名节,不胜幸甚”,意思是别选他人担任三司使,让包拯担任别的职位,从而避免天下疑惑,进而保全包拯名节。
2、借鉴楚庄王的决定,及时纠错,那么可以获得天下人的表扬,这是站在宋仁宗和包拯的立场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