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冲天:意思是指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出自:西汉·史记《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语法:谓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有惊人之举。
示例:白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明·杨慎《李白墓志》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典故有两种说法,一为楚庄王,二为齐威王
春秋楚庄王的故事
《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而妨碍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声;没有过早显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绩。所以说:"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战国齐威王的故事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这个人,是齐人的赘婿。身高不足七尺,聪明机智擅长辩论,多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统治时,喜欢话里有话,爱好过度享乐彻夜饮酒,沉沦不改,把政务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废乱政,各诸侯国同时侵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齐王左右的人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国家里有只大鸟,停驻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直冲云霄;不鸣就罢了,一鸣震惊国人。"于是就诏见各县令七十二人,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发兵出城,各国诸侯感到惊恐,都归还齐国被侵占的土地。齐王的声威持续了三十六年。"
本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对战国齐国的记载,但最早的蓝本为战国韩非记载的春秋楚庄王的典故。这或许并不矛盾,可能齐威王也被问过这个隐语,然后想起楚庄王说过的话也顿然醒悟,脱口而答。
历代君王中,要说到能忍,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的越王勾践,而很少有人提起“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这个典故又是怎么来的?
楚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当时楚国内部正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之中,这不单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早在楚穆王十年(前615年),楚国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发生动荡,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继任令尹,而屈从于若敖氏家族的属国舒国及其附庸宗、巢等国背叛楚国。
为彻底消灭叛乱势力,于是,成嘉决定率军出征,而派公子燮与斗克镇守国都。
但是,公子燮与斗克为私利,很快就有了谋反之心。前613年,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战,宣布郢都***,又使人行刺成嘉,阴谋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公子燮和斗克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另立***。但是,在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
这还是楚庄王刚刚即为就发生的叛乱,在当时楚庄王对于朝政及大臣不甚了解,为了在复杂的形势下,为了分辩忠奸的对策,从而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
于是,这一演就是三年。
楚庄王即位的三年,对楚国来说是十分黑暗的三十六个月,楚国朝堂上下乱作一团。
楚庄王二年(前612年),晋国突袭一直依附于楚国的附庸国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一带),竟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而楚庄王视而不见。不久蔡都失陷,国破家亡之际,蔡庄侯只能与郤缺签订城下之盟,蔡庄侯丧权辱国,于第二年(前611年)就悲愤而亡,楚王宫依然载歌载舞。
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巴国东部的山戎族趁机袭扰楚国西南边境,一直打到阜山(今湖北房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