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大卫.休谟)。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为了懒惰,人心的诡诈足以把恶事诡辨成善事,当某种思想成为了懒惰的借口,并使得懒惰可以借此泛滥时,必然导致国衰、家败、人废…极不利众生便是恶,幸好中国一直另有“天道酬勤”的思想,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眼世界,这是不争的事实。喜欢不打自招的人就喷吧…
如何做到心无挂碍?
这个问题对世人来说很难做到,心无挂碍。
人,只要你还有七情六欲,还有思想,活在世上,你就得品尝人生百味,酸甜苦辣。
要想做到"心无挂碍",除非你已″心如止水,看破红尘,皈依佛门”。
试问世上能有几人做到如此?扪心自门,你,做的到吗?
全心全意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妄想,没有欲望,没有杂念,没有时间感,只有认真地做事情,这个过程就是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没有烦恼,这就是一种修行。
如若能做到心无挂碍,当需放心,即是放下名利之心,心若是没有名利之扰,不贪不求,亦不无事生非,心若无事则自无牵挂。倘是心如明镜,事来应事,物来鉴物,事去不挂,物去不留,自无挂碍。心若是能空无一物,亦自能无挂无碍。
人之所以心有挂碍,常有不如意或是无法畅心之事,只因为己心无法放开,受某种之意念、或是受某因素之拘缚,无法顺心如意,这都是所谓“心碍”所产生之结果所致者也。
简单具体的说,一个人不论为人处世(事),只要心能放得开,不只是顾为自己,一切能为他人着想,或甚至于只为众生打算,那做起事来不但无心碍之存在,更能因为都有成功的迹象,故无心之碍,是处世(事)之原则与信条,当明此之理,则一切可顺心矣。
人如无心碍,亦是修持的良好法则,无“心碍”可使心达纯明之境,可使性入于敦厚。故有心碍之人,其心则无所着、无所定,则事事受阻,事事受碍,无法顺畅,当然更难达修持、达德达道之境界。
要想完全做到,我们凡夫不可能,但是当我们了解了世界一切都是因缘合和而生后,自然就晓得一切现象都是空像,一切都不可得时,我们自然就能看淡一切,只有一心念佛求往生之心了,但是在了解这一切是空像的过程得自己去熏修佛经,
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牵挂。它出自唐•玄奘翻译的《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我认为,根据词素及成语出典分析,挂碍一词的内涵不仅包含了牵挂,还包含了人生方面的阻碍。因此,心无挂碍一词的完整意思应该是,内心没有牵挂,思想上没有了任何障碍。
心无挂碍,才能过得舒适自在。所以,有人便说,人生最合适的状态就是心无挂碍。
心无挂碍的意思是所有人或事都己经安排好了,心里再没有放心不下或牵挂的人或事。常用以形容经过努力,安排好了一切,不用再费心。也用以心己死,看淡了一切,不想再去费心。
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挂碍:牵挂。
出自唐·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造句:
1、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2、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