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大家很喜欢的名联,都以为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原创,连篇累牍的引用都说成是蒲松龄的书斋联、书案镇纸励志联,令人深信不疑。究竟谁是这幅著名的脍炙人口的对联的作者呢?《山西日报》(2004-08-2305:41:59)“喻世明言”其中录“题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者〕胡寄垣,明代人,生平事迹不详。〔解说〕此联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大,传说作者亦甚多,一说为金正希作,一说为蒲松龄题镇纸铭联。清人邓文滨《醒睡录》笔记,作者为明人胡寄垣,今从此说。此联引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说明笃志的重要性。”这里虽存谁是作者疑问,但也明确作者为明代胡寄垣。金正希,即金声,崇帧初成进士。清兵南下,率众拒险抗清,恢复了安徽的宁国等县,不久清兵大至,战败被捉,于弘光元年(1645)被害。余曾读吴恭亨《对联话》,其中记载:“金又有题书室联云: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精气四射,咄咄逼人。后日之起兵与清军战,此联即其张本。”可见金正希是作者也不是空穴来风。可是,遍查有关蒲松龄的资料史料,未见此联是蒲松龄创作的记载。可见蒲松龄是作者是绝对可以排除的。那么,是谁制造了蒲松龄是该联的作者呢?谁又是该联的真正作者呢?这个贴发出来之后,上面两个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非常感谢被邀请参与探讨。
说白了人就是为了名利情这三个字而活着的,陷入名缰利锁情网,无论谁都不能例外,若说有什么不同,只是高尚和非高尚以及侧重点存在差异而已。淡泊人生的是因为看清了自己不具备超越淡泊的条件而正确面对罢了。
像胡红梅这样追求火,就是偏重了名,选择抄袭就是其逐名的方式。
无名则罢,成名则不是流芳百世便是遗臭万年。没有资格选择流芳百世又偏偏就想成名的,只有选择另一个了吧!
做这样的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虽非正途,但是,我们还是得选择理解和包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存在即合理,***如只有龙凤而没有鱼鳖虾蟹和乌鸦蝙蝠,那不仅是不够热闹而且也不利于生态平衡啊。
以上是一己之见,望指正。
纵观胡红梅的成名之路,围绕阅读展开,大方向上来说,是非常正确的。这才是一个语文学科小学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小学生的阅读,也确实需要具有研究精神的语文老师去引领。
我认识一个极出色的小学语文老师,每个寒暑***都会在社区举办义读,就是免费的领读,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参加,到现在的需要预定兼满教室的学生,成果是看得见的。我喜欢这样的成名之路。
可惜的是,从网络上讨论的胡老师,胡校长,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似乎走弯了路子。隐约记得,一位被抄袭的作者说:本来也想,反正是阅读推广,她不做,我也会做的,抄就抄了吧。类似的意思,我也能理解。
但别人的理解,并不能作为任何人无视法律法规规定,去任意攫取别人知识成果的借口。一个教育工作者走这样的成名之路,让人失望了。
我看着她的照片,其实内心是非常羡慕的,这个教师,天生长了一张极具亲和力的脸,若能好好走教学之路,真是学生之幸啊。若干年后,花发满头,脸上皱纹里,也能显出淡然与雅致,多好。这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只希望,这件事不要毁了这个老师,该担的责任担起来,该道歉的道歉,该接受的处罚,也不要有其他绝望的念头,人谁无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还希望,她身边的那些人,不要一味地说什么:你没有错、就抄了,又有什么关系,我们都支持你。我为她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深深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