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指指面部表情,神色和姿态的描写
而一双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闪闪发光是描写了一个人的眼睛的好看程度所以属于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例如楚楚可怜,呆若木鸡,道貌岸然,额手称庆,横眉怒目,声音笑貌,义形于色,众醉独醒等
关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究竟有多美的问题,乾隆娣用“以虚写实”、“因实显虚”来揭晓答案。
先说“以虚写实”。
形貌之美本来是看得见的,可描画的。但在处理林黛玉形貌之美上,曹雪芹却用了虚化手法,不但完全借他人之眼、他人之口来呈现,而且用的也是“似”、“像”、“如”这样的模糊词语。
第一,借宝玉之眼看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三回)
第二,借王夫人之口:“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指晴雯)。
第三,借王熙凤的哑迷:(龄官)扮上“活像一个人”(指黛玉)。
再说“因实显虚”。
气质之美是内在的,无形的。如何描摹林黛玉“堪怜咏絮才”的气质之美呢?芹兄用一首首催泪泣血的诗来呈现: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吟》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秋窗风雨夕》
十二钗都很美,以作者写来林黛玉第一美,相伯仲的是薛宝钗。
从书中描写看,她体弱多病。应该比较瘦弱,不是种健康美。美在容颜,贵在气质。想来五官美得很精致。
有一想那么美,就是因为没照片,没有参照,读者怎么想怎么美。
就象西施没留下照片才成就千古美名,真有照片可能让大家失望的,东施以现代眼光或许是个健康的绝色美女,只是不被当时的审美认可而已。古代的审美,未必与今天一致。
所以,对林黛玉幻想下就好了,读者可以把见过的明星美女选出最佳,再根据需要再美颜滤镜适当p一下图就差不多了。
林黛玉的美是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哀弱至将要灭亡的象征,秦汉雄风,唐宋气象那种粗阔、雄壮、健康、饱满的美踪迹全无,纵观红楼,就是凄凄哀哀戚戚,香风脂味弥漫。
哭哭啼啼,终日哀愁的林黛玉迎合的是中国独有的变态的审美观,蜂腰小脚樱桃嘴按照男权背景招摇,楚楚可怜的林黛玉的美只能沦为"小三"的命运。她美得病态,美得难入人间烟火,美得风花雪月飘渺,岂能与俗世的鸡毛蒜皮融洽?那样的美是情人的美,"小三"的美,婚姻的炉子,不消一分钟就会灭了它。
曹雪芹创造这样一个人物,用一曲巜葬花吟》写活了林黛玉的病态的、浪漫的、冰清玉洁至情至性的美。这样的美最动人也最脆弱,最光华绚烂也最韶华易逝。它的毁灭是肯定的,使它毁灭的是什么?是将倾的"红楼"还是个体的特质?好象不能简单地总结。它复杂,因复杂而深刻。
金陵十二钗各有美颜,或俏丽或端庄,或伶俐或柔媚,或俊秀或清纯,凤姐泼辣老道,宝钗端正世故,史湘云豪放……林黛玉娇雅风流,也许是曹老先生心头的"情人"。
美分两种,外在美和内在美。
凤姐看人极准,她形容黛玉就一个词:标致。标就是美女的标准,标准的女子。这是其形。致则是韵致,是气韵风度,是内在气质的外现。
这样的女子当是完人了。可她偏偏一身疾病,人虽柔弱瘦小,却丝毫没有一点媚样。她寄人篱下,又谁也不讨好,一任群芳妒。这样的境遇使她敏感,小心,每每自讨苦吃。
这是傲骨还是任性,或者兼而有之吧。
宝玉曾给她起了个小名:颦儿。就是东施效颦的那个颦儿。这词也画龙点睛。形容黛玉既如西施,又胜西施。因为一个颦儿的“儿”,尽显可爱之态。当然,这可爱是在宝玉看来,旁人眼里,黛玉还有点乖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