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没有错,却被杀死,但他死得明明白白,也不算冤。
杀晁错,是汉景帝舍车保帅的无奈之举
汉景帝在位时,外有匈奴人的不停侵扰,内有各个藩王拥兵自重,可谓是内忧外患都存在。而如果要更好的对付匈奴,那就得先解决国内的问题。晁错向景帝提出了削藩,这也正合景帝心意。于是群臣二人,就开始实施起来。然而,军***都被限制了的藩王,坐不住了,他们不乐意。但是又不敢公然说反景帝。于是喊出了“清君侧,杀晁错”的口号,向都城进军。
眼看七王的军队,来势汹汹,景帝拉上自己的亲弟弟梁王,兵力也有限。此时,朝庭之中也有主张杀晁错的,连窦太后都主张杀晁错,内外都说要杀晁错,景帝最后忍痛杀死了自己小时侯就在身边指导自己的晁错。
杀死晁错,七王的军队失去了作战目标
七王起兵高喊的口号就是“清君侧,杀晁错”,无数士兵都被鼓动,义愤填膺,个个斗志激仰地跟着部队杀向都城。而当晁错一死,士兵们的任务完成了,就会泄了气,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理由蛊惑他们。
毫无疑问,杀了晁错,各路反王的军队战力下降了一大截,有的王直接就停止出兵了,这大大有利于景帝扭转局面。
不杀晁错,景帝有可能帝位不稳
除了被反王攻入都城,失去皇位外,景帝还有一大威胁,那就是窦太后。窦太后的势力也很庞大,因为在以老子思想为中心的那时,都是讲究无为而治,皇帝没有绝对的掌控皇权。
窦太后她几次都要景帝封她的另一个亲儿子梁王为皇太弟,如果此时景帝听窦太后杀死晁错的建议,还真有可能被换下皇位。
不杀晁错,景帝平七国之乱还是比较难
毕竟当时七国发展得比较强,正是他们发展起来了,严重威胁到皇权,才会想着削藩。而七王加起来,兵力要比中央军还强大,如果梁王倒戈相向,那更加危险。即使最后能平息下来,也十分之惨,对于国,也是非常不幸。
结语
所以晁错,死得不冤,他是政治的牺牲品,用时他也为自己的理想殉葬。
我是批文,欢迎阅读和关注。
汉景帝杀晁错绝对是冤案,也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更是西汉初期的政治悲剧!……
晁错(公元前200——公元前154)河南人,西汉文景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颇受文帝和景帝的信任重用。
景帝继位重用晁错,升为御史大夫(副丞相),对其言听计从,晁错为了尊天子,安宗庙,上书《削藩策》,主张削藩,直接导致了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代表的“吴楚七国之乱”发生……汉高祖刘邦曾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文景时期,地方王国势力日渐强大,逐渐威胁到中央集权,晁错洞察地方诸侯国对中央***的危害,看得非常透彻,非常有政治远见……主张削藩,早削祸小,晚削祸大……
但是,晁错的削藩策略还不成熟,没有充分估计到各诸侯王联合反叛会有怎样的后果,缺乏统筹安排,有点急于冒进……如应该各个击破,事先筹划针对可能的叛乱等……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权臣袁盎趁机离间,建议杀晁错以平息叛乱,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又联合上疏,弹劾晁错……
晁错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忠诚正直,率真又刻薄,又难以容忍别人的过错,仗着皇帝的宠信,平时有恃无恐,得罪权臣武将,树敌太多,孤立无援……
比如窦婴、申屠嘉(已死、与晁错有直接关系)袁盎、陶青等等都嫉恨晁错……
吴楚七国叛乱后,功臣武将大多推辞不出战,晁错事先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祸患作充分的预判,事后又力求自全而没有稳妥有效的应对之策……
晁错内遭政敌陷害,外有诸侯的“诛晁错,清君侧”,汉景帝又缺乏政治韬略,认为晁错死后,叛乱七国自会退兵……
结果,晁错被朝服腰斩于长安东市,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补充——如果汉景帝不腰斩晁错,七国之乱依然会被平定,原因很简单,晁错说不上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而是挑起七国之乱的“能臣”。
但是,晁错的价值正是在于挑起七国之乱。正如他在《削藩策》中所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晁错的眼光是犀利的,他看透了西汉初年分封制的弊端,按照他的分析,诸侯国中迟早会有至少一个因为势力太大,大到足以和大汉朝廷分庭抗礼,到时候可能就会有江山易主的风险。所以,不如趁着诸侯王们的势力还不够大,快刀斩乱麻,赶紧消除隐患。
至少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吴王刘濞是迟早会反叛的——他与汉景帝有着杀子之仇,并且吴国有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基础,而他本人则早就被汉高祖刘邦看出有反相。所以,他的造反是必然的,汉朝皇帝越是迟疑,他的势力就越难以遏制。
晁错此时提出削藩,汉景帝也决定削藩,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晁错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也犯了错误——既然是他挑起的事端,主持的变革,就应该有勇气站出来面对风险,而他却在战争开始之后的关键时刻选择了逃避,他让汉景帝去前线亲征,自己却要留在安全的长安城留守,着无疑是让汉景帝觉得自己被出卖了,觉得这个朋友是靠不住的。所以,晁错之死虽然很冤,但是也的确有被杀的依据。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说得比较好听,他说晁错乃是善于谋国而不善于谋身的人,是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但是他劝汉景帝出征之时不正是“你们上,我殿后”的坑队友行为吗?所以,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比较怨的,但汉景帝除掉他的动机是早就存在了的。
汉景帝杀晁错在当时看来并非冤案,只能说没有达到杀他的预期效果,晁错身为汉景帝的智囊,力主削藩,最后逼得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造反,却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对于如何镇压也是一筹莫展,最后竟然想出了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师的馊主意,犯了君王大忌。
七王之乱打的旗号是“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并非是***裸的造反,晁错身为景帝信任的智囊,说要削藩,好啊,大力支持,结果七王真的造反了,君臣都傻眼了,晁错这个能人,平常能说会道,当时也不知道如何,之后更是走了一步臭棋,让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师,臣子不在前替皇帝分忧,还鼓捣皇帝亲往前线,自己留下来镇守,景帝也恼了,袁盎说七王的旗号是请诛晁错,那么我们干脆杀了他,让七王师出无名吧,景帝想想也合适,毕竟皇帝不能拥有太多个人感情的,直接把晁错腰斩了。
在当下非黑即白的价值观中,晁错之死是冤案,因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皇帝江山稳固,所以他的死就是冤案。但是他的做法却是华而不实,并且胆大妄为,最终被景帝抛弃出局,成为一颗弃子完成了让七王叛乱师出无名的作用。
客观来说晁错的确死的有点冤,但也是自找的,古代帝王家天下,皇帝为了统治是无情的,晁错一系列做法太差劲,被抛弃也正常,当然此文并非洗白汉景帝,只是客观评价一下七王之乱前后晁错的作为与景帝腰斩他之间的联系。
不腰斩晁错,汉景帝依旧可以平七王之乱,因为他死了以后,七王并没有退兵而是继续造反,还可以说他死不死对于结局没有多少关系。
汉景帝杀晁错应该并非全部是为了平定叛乱,因为是个小孩都可以看出来七王“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其实只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造反是为了当皇帝,汉景帝杀晁错应该是他不懂为臣之道,鼓捣削藩,削的人真的造反了,收拾不了残局,又鼓捣他危险的去御驾亲征,还大言不惭的要留守京城,是个正常人都觉得晁错这小子弄不好有二心要造反,反正七王造反旗号是那样,干脆杀了他让七王师出无名得了。
晁错死了也有一定作用的,一是让七王师出无名,汉景帝重新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二是晁错削藩太过火了,其他没有造反的藩王也是心怀不满,在观望之中蠢蠢欲动,晁错一被腰斩,也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这个搅屎棍终于死了,朝廷还是好的,还是先不要支持七王造反了,为当时平定七王之乱起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