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孝庄,她比多尔衮仅仅小四个月,差不多是同岁。她13岁嫁给皇太极, 成为多尔衮的嫂子。第二年,14岁的多尔衮便迎娶了她的姑姑为妻,多尔衮又成了她的姑父。从这些时间判断,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婚礼上,不太可能产生一见钟情这种戏码。 而在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他们之间的交往更是不太可能。皇太极继位之前,多尔衮的母亲被以努尔哈赤遗命为由殉死,而此时的庄妃,即后来的孝庄,是不太可能和多尔衮见面并且给予他安慰的。两人的交集,应该从皇太极去世后的争储之战开始。
皇太极去世,下一任皇帝却悬而未决,而身为权力中心的多尔衮,他的决定,无疑影响甚大,这个时候的庄妃,膝下有着儿子福临,也是皇帝继任人选。庄妃如果想儿子坐上皇位,就必须要与多尔衮打交道。而后来事实证明,拥有绝对实力的多尔衮却拥立了年幼的福临登基,其中庄妃下的功夫不言而喻。
拓展:多尔衮评价
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定罪除封。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功劳未可尽泯。今其茔域榛芜,后嗣废绝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人员修葺,并令近支王公按时祭扫。
多尔衮天纵英才,他是清朝入关的实际指挥者,他雄才大略。
他毅然接受吴三桂的投降,在吴三桂的牵引下,挥戈南下,扫自成、平南明、剿献忠,作为满人他是满族人的杰出谋略家。
他善于谋国,不善于谋身。当年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未果,被大玉儿(孝庄)利用,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福临(孝庄亲子)上位,多尔衮任摄政王,总领朝政。他如果再低调一点、公正一点,他的结局可能会好些。
仇家豪格被他派去割灭***魔头张献忠,结果豪格创造了军事奇迹,灭了张献忠,大功不赏,后来还找了个碴儿整豪哥,豪哥被整死了。
多尔衮自以为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现在兵权、军权又在手,他又授意朝廷授他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弄得成年的侄子当世皇上福临(顺治)非常不爽,入关后满族权贵已经逐步汉化,他有名正言顺的皇太极为爹,如何能让你这个叔父再厚着脸皮来冒充他爹?!
多尔衮在穿的朝服等各方面骄扬跋扈,把持朝政又让小皇帝怒火中烧,结果暴死后…被开棺污辱,老革命被整成了反革命,怎一个惨字了得?
多尔衮在清朝皇族中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另类,他奠定了清朝二百年基业的基础,同时也算背负了两百年的骂名,到底清朝的皇帝们对这位难以盖棺定论的睿亲王怎么评价呢?请看此文。
有清一代诸帝,乾隆算是对多尔衮评价最高最公正的了。在他以后,嘉庆帝没有什么动作,道光皇帝曾在继位初出关拜祭祖陵的时候,追念多尔衮功高,赏赐他的后人当时的睿亲王禧恩三眼花翎。这是很高的荣誉,然而表面上禧恩是因为祖宗有功承惠恩泽,实际上是嘉庆帝暴卒于避暑山庄,变起仓促,又一时找不到嘉庆帝随身带的装有传位密旨的金盒子,禧恩当时是内务府总管,他见机甚快,在所有随扈大臣中率先拥立道光,后来禧恩举荐的秀女全嫔即后来的孝全皇后咸丰的生母极得道光的宠爱,因着这两件大功,才得以酬庸,当然道光表面上不能以此为赏,算在老祖宗头上倒显得恰当。
以后的清帝一代不如一代,内忧外患,哪里还顾得了这许多,不过在辛酉***后商量恭亲王位号的时候倒是很伤了一番脑筋,因为显然不能用摄政王这个名号,一用就想起多尔衮的下场,实在犯忌讳,再说实际的皇权归两宫,也就是慈禧,这个女人也不愿意小叔子代天摄政,所以用了议政王这个名号。
到了宣统登基,苟延残喘的慈禧再不愿意也只得让小皇帝的生父当摄政王,总领政务,但又明令他要奉隆裕皇太后的懿旨,这就似乎回到了清初顺治初年的格局,偏偏这个摄政王志小才疏,这个皇太后处处要学姑姑,却平庸无知的很,到三年后清帝逊位,清朝遗老们想起这一朝以摄政始,又以摄政终,莫非天意,想起老祖宗多尔衮领兵入关,八旗子弟横扫中原的风光不在,不禁唏嘘。(宣统年间,革命党人曾经公布了清初各位亲王的奉禄,摄政王三万两,辅政王一万五千两,和硕亲王一万两不等,清廷非常恼火,认为是大不敬。)
晚清时候的清代名人碑林传中为睿忠亲王多尔衮立的传里,有八字考语“聪睿多智,谋略绝人”。
多尔衮即便是被***了,后来的清帝们毕竟不是他的直系子孙,在他们的眼中,他虽然是叔祖辈,但实际上还算是臣子的身份,大肆歌功颂德就没有必要,而多尔衮的开国定基之功当然就算在顺治的头上,他的孝陵里的神圣功德辈就一一记载了如何开一国之基业,而他的后人累进谥号直到二十二个字。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幼子,皇太极的异母弟弟,其母是努尔哈赤第四个妃子乌喇纳喇氏,多尔衮,努尔哈赤最宠爱他。
如何评价摄政王多尔衮,从有些故事中可以看出,多尔衮似乎是个,多情***,和开明君主,其实,这只是他一个方面的现象,从本质上和多方面表现来看,他仍是个专横、贪婪的清朝贵族。
首先。他掠夺成性,入关后,他仍然像在关外那样跑马圈地,掠夺了大批土地,同时他对汉族的奴役比历史上的异族侵略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则,他对本族和统治集团中的异已分子也心狠手辣,即使对小皇帝福临也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任意摆弄,引起了日渐年长顺治帝的不满,他对皇位强有力的竞争者豪格更是,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一掌权,就收买了豪格集团的核心人员。,诬告豪格蓄意谋反。 削去了豪格的爵位。他搞了一个,杀鸡给猴看,的把戏后,又突然任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带兵征讨张献忠。
当然,历史如何评价,是非功过,自有人评,首先,作为政治人物的多尔衮,他的能力是肯定的,清***迁入北京,定鼎中原,他功不可没。是非功过自有人评,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多尔衮是清朝定鼎中原,统一中国的关健人物,是清朝创基人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对清朝内部而言,多尔衮放弃争夺皇位,改立福临为帝的做法,避免了内部的分裂内讧。他快速打击了豪格,消除了内部潜在的分裂因素。他统治能力很强,很会把控时机,既凝聚了内部的力量,又把握了入关的机遇,并排除内部争议,定都北京。随后,在他指挥下,清军西征、南下很快,奠定了统一的大势。
但多尔衮在征服汉地的过程中,杀戳过甚,以及臭名昭著的"秃发令",纵容满足贵族将领圈地,都是构成他历史上负面评价的方面。
总体而言,多尔衮政治军事能力很强。
多尔衮本来有可能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当时他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汗王一死,她的影响力就暴增,而且她和大贝勒代善关系很好,本來指望汗王死后,就依靠代善照顾孤儿寡妇的。但四贝勒皇太极却把握时机,逼廹阿巴亥殉葬,再以她和代善的关系做文章,把两个最有竞争力的对手压倒,才登上汗位,当时多尔衮仍然年少,敢怒而不敢言,皇太极却兄代父职,把他带在身边,加以***,掌管两白旗,成为当日一股强而有力的势力。皇太极暴毙,他就成了领袖,也有重夺汗位之心,如非皇太极的妃子布泰有政治才能,最后把自已的儿子福臨捧上汗位,多尔衮很有可能就成为清帝了。布泰就是后來的孝庄太后,她和多尔衮关系不一般,有说她直接嫁给多尔衮,所以才有皇父摄政王之说流传,多尔衮权倾一时,满清入关以至一统中原,他出力最多,但他却早死,死后还要被顺治帝清算,生前身后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多尔衮是当日的风云人物,明清之间的一个关键人物,如没有他存在,历史也可能有不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