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是不适宜的,玉不经过打磨,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这句话告诉人们从小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长大了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顽强拼搏,经历再多的磨难,也不要害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成材
字面的意思,即字典的意思不作赘述,因为那是一种“死知识”;我们更该体会的是“她”所透出的生活哲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身体力行!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翼未驰,与驽马相杂——切心感受,知行合一!
一块玉,如果不去打造、雕琢,只是一块玉料罢了,既不值钱,也没有观赏价值。而通过雕琢,艺术的加工,一块玉就可能成为无价之宝。人如果不学习,就只能停留在愚昧、不开化状态。古人云:人不可一日无学。通过学习会进一步认知世界和环境,也就自然懂得了道和义、使命和责任。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玉不琢,不成器 :
选自:1.《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扩展资料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
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玉不雕琢,只是一块普通的玉石,它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以及所蕴藏的文化底蕴都很难体现。但加以雕琢之后,它或许就会成为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就会与先前有天壤之别。
石头还是那块石头,但它前后的差别却无法比拟。因为这当中除了玉石自身价值,还有工匠的精神、汗水以及艺术的熏陶,这些更显珍贵!
人不学习,就会茫然无知,就会胆大妄为,就会毫无方向…
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吃饭,学习读书写字,学习为人处世,学习每一项生活技能,学习提升自己价值的知识和品行!
现代社会,拼的就是学习的能力,只有学习才能活的更加充实,更有底气。“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仅再是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更是一项生活技能,是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