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意思有化学变化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含义

tamoadmin 历史典故 2024-07-01 9 0

滴水穿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水滴石穿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水不停地滴下来,能把下面的石头滴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功到自然成。水滴能石穿的原因不止一种,有的是物理变化造成的,有的是化学变化造成的。

水滴石穿的一种原因是水从高处滴落,其冲击力比较大,冲击力给石头带来磨损,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滴一磨,石头就被磨穿了。

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只是石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意思有化学变化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滴石穿的另一种原因是由于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共同作用。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化学原理?

绳锯木断物理变化.

水滴石穿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有物理的溶解摩擦;也有因部分组成石头的矿物在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滴水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可以被水溶解的碳酸氢钙。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意思有化学变化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释义】

古代格言。该句意思是说: 人只要有毅力,“勤”字当头,就能把事情做 成功。

【评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意思有化学变化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里的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用来比喻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积少 成多的意思。至于这话的来源,还可上溯到汉代。

据《汉书·枚乘传》载: 西汉辞赋家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任郎中,曾上书 吴王,劝他不要造反,平时应多加小心,才能免除祸祸,立于不败之地。枚乘 在 “上书” 中说: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绠之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 锯,渐靡使之然也。”

意思是说: 泰山的泉水能把石头滴穿,汲水的井绳能将井架磨断。水并不 是给石头打眼的钻子,井绳也不是用来拉开木料的锯子,是天长日久不停地摩 擦,才使它们这样的。枚乘怎么会想到用 “穿石”、“断干”来比喻 “磨砻底 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的呢?他是从荀子那里得到启发。

荀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荀子·劝学篇》 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说: 如果切切停 停,那就连烂木头也截不断; 如果勤奋不停地刻镂,那么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 出花纹。“锲而不舍” 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由此可知,荀子是非常强调 主观努力的。既强调别人的主观努力,也强调自己的主观努力。

提起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还有一段严峻的故事:

请用物理知识结合化学知识以及配合语文知识解释一下水滴石穿和磨杵成针这两个成语?

水滴石穿和磨杵成针都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一个是自然现象,一个是故事。

“磨杵成针”出自《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讲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李白读书的故事。

磨杵成针很好理解,就是把一个粗的铁棍磨成针那么细。这里面没有涉及到化学反应,完全是物理变化。

不过,现在估计不会有人去这样做,感觉太傻了。在古代这样的事应该也不会有人去做,个人感觉“铁杵成针”完全是编造出来的故事,为了教育人们读书做学问要持之以恒。

“水滴石穿”的最早出处是《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也可以用物理和化学的知识来解释。

水滴石穿”的物理解释:水从高处滴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冲击石头,对石头表面做功,水滴飞溅,石头表面损耗,虽然水滴做的功很小,这损耗也是极微量的,但是时天长日久,这微量的积累就显得多了,就可以看到石头表面慢慢的凹陷,最终石头被滴穿。

“水滴石穿”的化学解释:大多数常见的石头的主要成分都含碳酸钙,水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滴到石头上后发生化学反应:

CO2+H2O+CaCO3→Ca(HCO3)2

由于生成的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所以石头表面就被腐蚀了。如果空气质量比较差,形成酸雨,那落下的水滴腐蚀石头就更快了。

人们对这一自然现象赋予积极的内涵,才有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