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是一个成语,原指爱新觉罗·弘历在清乾隆朝时期,为了保护国家和自己,***取了隐忍不发、设法保全的策略。现在通常指隐藏实力,保持低调,以便在适当时候取得更大的成功。
韬光养晦的本意是剑套、弓套、武器套,引申为动词把剑、弓、武器装进剑套里;进一步引申为把无形的东西掩藏起来,把光掩藏起来, 在夜暗中养育壮大。形容收起锋芒,修身养性,奋发有为。
意谓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韬光养晦 tāoguāng-yǎnghuì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荡寇志》第七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近义词: 闭门不出 杜门不出 韬匮藏珠 韫椟藏珠 韬光晦迹 养晦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