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源于一个战国故事。
那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随同前去。
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也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指鹿为马的故事
指鹿为马典故:
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传圣旨命扶苏***,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出处】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毛遂自荐典故:
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 。
毛遂自荐,说的是春秋时代孟尝君养了很多门客,其中有一个叫毛遂的门客每到吃饭时,就敲着碗说食无鱼,孟尝君就让人给他上鱼。每当出行,他又嚷嚷说行无车,孟尝君就让他坐车。年底,有一批账收不回来,毛遂主动推荐自己去收账,当看到贫苦的百姓根本无力还款时,他当着众人面将借据烧了,说孟尝君让我来免了你们的债务,众人皆感激不尽。回来后他回复孟尝君,我烧掉了借据,收来了民心,这就是毛遂自荐的典故。
指鹿为马,秦朝时奸臣赵高已架空秦二世,独揽朝政,飞扬跋扈。他又怕众大臣不服,想来测试一下,于是他牵一头鹿到朝堂上,问大臣们这是什么,大臣们说是鹿,他非要说是马。有时大臣慑于他的权势,改口附说是马,有的耿直的大臣仍然坚持说是鹿,赵高记下了。凡是说鹿的大臣全被赵高杀了,这就是指鹿为马的典故。
飞扬跋扈,出自《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侯景原是北魏时的定州刺史。高欢篡权北魏***后,他又依附高欢,任大丞相府长史,仍兼定州刺史。他依仗手下十万精兵,统治河南十三州达十四年之久。
高欢死后,高澄执政,要剥夺侯景的兵权。侯景便又率自己的部队归降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坐镇寿阳。
但不久侯景又发动叛乱,攻陷了梁都建康,改国号为汉。
在建康,侯景想出种种残酷的***方法,以期巩固他的统治。每逢出兵作战,他总嘱咐领兵的将领将攻破的城池中的无辜百姓杀光,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厉害。他还禁止两人以上交谈,如有人违犯,株连九族。他建立了一个大舂碓,把对他不满的人都投入碓内捣死。他还施行其他各种残忍的***方法,迫老百姓就范,借此扩大他的威势。侯景骄横放肆,目中无人。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于是百姓们都支持萧衍的第七个儿子湘东王箫绎起兵反抗,最终击败了侯景。侯景在逃跑途中被杀,结束了他飞扬跋扈的一生。
后来,“飞扬跋扈”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和行为非常专制残暴,逾越常规,叫人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