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盗泉是一个泉口的名字,被正直的人认为名字不好,象征偷盗,所以正直的人不喝这里的水),清廉的人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孔子何人?圣人也.圣人忍住一时的口渴,不饮“盗泉之水”,是为了保持名节,因对“盗”的鄙视,而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为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不受嗟来之食典出《礼记》: 齐大饥,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这个故事更为惨烈,一个逃荒之人,因为受到富人的不礼貌的待遇,而不接受施舍,最终宁肯饿死.做人气节之高,无可攀越者.
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里面的水,清廉的人不接受别人施舍给自己的食物。比喻一个人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列女传》,这是羊子的妻子劝说丈夫的一句话,体现出古人高洁的品行、不灭的志气,因此这句话流传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足见其对后世影响深远。
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列女传》: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全书共七卷。
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损害公共利益甚至可能导致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
因为不饮盗泉的故事中,那个人虽然通过偷盗泉水获得了自己所需的东西,但是最终却因为这个行为破坏了整个社会的水源而导致了后果的严重性。
这个道理也可以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比如个人违规排放污水、非法***等行为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危害,或者交通违规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等等。
通过不饮盗泉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珍惜我们的共同家园和社会和谐。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不要做坏事,不要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八佾》,孔子在这里说到他的***们不要喝盗泉的水,并且用盗泉的水来比喻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不要做坏事,不要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盗泉是指一个地方的泉水,因为污染而不能喝,比喻一些不干净或不道德的行为。不饮盗泉则是指不要去做这些不好的事情,不要去喝盗泉的水,要保持自己的品德和操守。
这个成语的含义在于告诫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否则会遭到良心的谴责和世人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