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言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典出:《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释义:(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有权威也不能使之屈服。孟子在与***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有权威的)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以道进退。
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
意思是:移:改变,动摇。
“贫贱不能移”出自先秦时期孟子及其***创作的《富贵不能淫》。原文如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富贵不能淫: 即使自身富贵, 但也不做过份的事, 不穷奢极侈, 不为声色所迷
贫贱不能移: 即使自身贫困, 但身虽贫而志不贫,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做不仁不义之事
威武不能屈: 即使自身勇武, 但也只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屈人, 滥用武力
【出处节选】《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及其***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扩展资料
1、《富贵不能淫》创作背景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作者孟子。后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
2、《富贵不能淫》鉴赏
《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读音】【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出处】
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是孟子提出的成为男子汉大丈夫的三大标准。其中"贫贱不能移"尤为重要。
【意思】
荣华富贵无法扰乱其心志,贫困卑贱的处境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强权暴力的威胁无法使其屈
服。大丈夫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丈夫。